琉璃瓦建築屋面的錦綸會館將免費開放除了廣州絲織行業發展歷史外
日期:2016/12/15 1:37: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該項目自2004年被國家發改委批准立項後,貴州省人民政府與世界銀行簽署了《項目協定》。與會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世行項目是一個綜合發展項目,以幫助當地百姓脫貧致富為目的,以可持續旅游發展為手段。期間世界銀行貸款實施貴州省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和發展項目(以下簡稱“世行項目”)所在地項目辦與省項目辦簽訂了目標責任書,以分解任務、落實責任人、制訂攻堅克難措施等,以盡快使世界銀行6000萬美元貸款貴州旅游項目建設提速並做出成果。
自己姓吳,2010年2月搬入這一琉璃瓦建築,和老公兩人居住於此,為的是“看好它”,而聘用他們的是拆遷公司的老板。不要讓人來破壞它,平時有人要前來觀看這一老建築,都不能讓他們入內,除非接到政府部門的通知或持有相關憑證才能入內。據資料顯示,商船會館建於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占地面積近20畝,是上海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會館,又是在上海出現的第一個同鄉同業公所,是上海開埠前航運業十分發達的實物例證,為上海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如何對照壁進行有效地保護?目前,有關專家正在緊鑼密鼓地商討論證,下一步,國家有關部門的專家還會進一步深入現場對照壁做“專家會診”。多家工廠曾在文物裡面生產,有糖果廠、紡織廠等,多家工廠的不合理使用,對此文物有一定破壞。破損在那時候可能已經形成。文物裡面有古戲台、大殿等,均完整保存,但是,黃浦區可能對地塊的使用情況還未明確。專家希望在規劃使用方面,黃浦區能遵守文物法,妥善保護這一處文物建築。
見證廣州千年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琉璃瓦博物館負責人表示,錦綸會館將免費開放,除了廣州絲織行業發展歷史外,錦綸會館平移的工具也首次展出,“十個千斤頂,就能將整個錦綸會館平移。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電氣線路、設備是否符合消防安全管理規定;物品堆放是否符合規范要求;消防安全責任制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實到位;建築消防設施是否按消防技術規范要求設置完善。錦綸會館又名錦綸堂,原是廣州絲織行業股東公會,它見證了清代資本主義萌芽的歷程,是中國早期資本主義萌芽的縮影,在廣州商貿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筆。廣州絲織行業博物館負責人介紹,近700平方米的錦綸會館向北平移80.4米,頂升1.085米,再朝西平移22米,保持原有方向,移至康王南路現址,開創了當時海內外文物建築整體平移頂升的先例。更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物證之一,有著珍貴的歷史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我們將錦綸會館打造為廣州市絲織行會博物館並正式對外開放,集中展示廣州絲織行業悠久、輝煌的歷史。
世行向貴州提供期限為30年的6000萬美元貸款,加上國內配套資金,項目總投資約為5.5億元人民幣,主要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古建築維護、民居修繕、村寨環境治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旅游發展能力建設等方面。項目實施地主要涉及安順市、黔東南州、黔西南州三個市(州)內17個縣(市)及貴州省旅游局、貴州師范大學22個子項目。附近民房已被拆遷,地面上堆有琉璃瓦建築垃圾,只有這一老建築“屹立”在一堆廢墟中。從外觀看,這一會館有前後兩棟老房子,屋檐、門框上雕有花紋,年代久遠,房屋的木窗、屋檐等均有破損。黃浦區會館後街上的古建築商船會館年久失修,部分結構殘缺不全,門樓上的題字也難以辨認,亟須加以修繕。項目所在地各級政府將建立督辦機制,細化任務分解到各部門,把責任落實到人頭,把項目實施進度納入政府目標考核。同時建立工作例會和工作調度會制度,對分解任務進行調度、檢查、監督,及時解決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