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整理青磚古村落的文獻歷史不能讓後人對被保護的老建築不知所
日期:2016/12/15 1:35:5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江西省有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鎮)49處,其中,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21個,占全國的6%,但分布較集中於贛東北。而據中國民間文藝家研究所副所長王錦強介紹,古村落的保護發展在全國來講也是不平衡的,這與地方政府的重視程度和地方的經濟發展狀況都有關系。所以大家都要在前一天提前擔水回家做准備。在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渼陂古村,導游也介紹說,古村有很多僅供一人通過的小巷子,村民想推著自行車、摩托車進出都比較困難,所以年輕人一般都住在古村外面規劃的新農村。
不能讓後人對被保護的老建築不知所以然。他倡議整理青磚古村落的文獻歷史,發掘古村落的文化內涵。例如釣源古村,村內有歐陽世家的宗祠,八老爺別墅等明清時代的老建築,導游在帶游客游覽過程中,詳細地解說每一處窗雕、楹聯的文化含義,使這些保存完好的祠堂、老屋都更加鮮活地呈現在游人眼前,文化內涵與建築載體本身相得益彰。村內多處祠堂、閣樓被規劃為游覽區、展覽館,居民則所見不多,這一方面削弱了古村的生活氣息,另一方面也讓人擔憂古村民俗文化的傳承。對於隨時可能入室參觀的游人,有的居民在習慣之下已經漠然,也有居民對這種日常生活的干擾表示不滿。古村落的保護和旅游開發相結合,不能一味地想著開發和旅游,把古村落變成純粹的賺錢工具,而是要懂得合理利用傳統文化的價值。特別是旅游開發不可干擾當地百姓的正常生活,努力維持農村寬松、安靜的人居環境。
當時國內還沒有興起古鎮古村熱,我們的關注是走在前列的。江西省還組織專家組對流坑村做了細致的文化遺存普查登記,所以在2003年國家評選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村)時,流坑村是江西唯一入選的精品。二是2002年建設部公布《全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和評價辦法》以來,在江西省住建廳村鎮處和省文化廳文物局的組織和管理下,筆者和一批不同領域的專家一直參加了考察和評選工作。還是可望在每個縣(市)都有可待發現和評選的鎮(村)?尚需做進一步考察和判斷,並作為今後工作的基本盤面來考慮。但是根據江西的實況和已有經驗來說,我認為評選工作不能停頓。
青磚古村落保護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矛盾,老建築需要原樣保護,而且由於老建築本身的限制,很難添置現代化的生活設施,生活條件難以改善。所以當地政府會在利用這些古村發展旅游業後,給村民一定的補助。江西省婦聯副主席劉屹烈說,渼陂古村的旅游開發就是由鄉政府成立的旅游公司進行經營,每年會將旅游收入的20%按人頭補給村民。相對的封閉性使這裡保持了更純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對久居城市的人們具有新穎性、吸引力。只是旅游開發要適度,建設過程中要尊重歷史,另外在策劃過程中挖掘古村的軟件資源,即不僅要保護古村落建築,還要保護在古村落建築的建造、選材方面體現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