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項目通過專家驗收 山西可移動文物保護成果初現
日期:2016/12/14 11:14: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0月31日,山西博物院承擔的館藏墓葬壁畫保護等7個不同類型的項目,通過了由山西省文物局組織的專家驗收。這不僅是山西省博物院館藏文物保護修復的成果,也表明山西以省博物院為中心帶動全省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模式初見成效。
本次驗收的7個項目皆由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分別是山西博物院館藏墓葬壁畫保護、聞喜縣博物館藏水陸畫保護修復、館藏康熙青花龍鳳盤等106件瓷器的保護修復、北齊菩薩立像等29件石質文物保護修復、館藏太原趙卿墓及長治分水嶺墓等出土155件青銅器保護修復、紙質文物保護修復實驗室檢測室改善提升,以及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
驗收會采取現場察看和會議評議相結合。在保護修復現場,驗收專家仔細察看了各個項目的實施情況。幾座異地搬遷到室內的宋元時期墓葬壁畫已經按原樣修復,以不同的形式陳列在壁畫修復室,壁畫裡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在青銅器修復室,29件殘破的青銅器已經恢復健康,邊上是修復前的傷殘狀況圖片;在博物院展廳的控制室裡,預防性保護項目技術人員為大家展示了書畫廳微環境的實時監控狀況,監視指標出現異樣時如何控制……在評議環節,專家分別聽取了項目組的匯報,經過質詢討論,認為7個項目都完成了立項書中規定的任務,建議通過驗收。
在肯定項目修復成果的同時,專家們對山西近年來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方面的舉措和實踐深表贊賞。首先是集聚專家智慧,立項前充分聽取專家意見,抓住主要問題,凝煉課題;項目實施中通過咨詢專家,確保技術路線不走偏,切實解決問題。二是不僅通過項目培養了人才,還探索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文物保護修復社會化用人機制,壯大了修復隊伍,凝聚了保護力量。三是通過項目加強了庫房建設和管理,改善了保護修復技術裝備和實驗設備。四是通過項目以點帶面、輻射全省,提升文物保護整體水平。本次驗收會除了保護修復專家、博物館管理專家和項目人員外,山西省文物局還特別邀請了相關市縣博物館館長參加,要求他們通過觀摩,提高保護意識,樹立正確的保護理念,將好的經驗和相關信息帶回去。
(來源:中國文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