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部門將中國大中城市中的歷史文化名街介紹給國人
日期:2016/12/15 1:35: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阮元家廟由於缺乏保護,被省文物部門列為全省需搶救保護的十大名人故居之一。阮元家廟及故居修繕工程是我市古城保護、文化博覽城建設的重點工程之一,項目占地總面積約83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中部的阮元家廟和東部住宅整修、西側的隋文選樓和西部住宅復建以及北側環境的整治。它全長700米,南起甘泉街,北至三元路(今文昌中路),算是揚州比較有規模的一條老巷了。因其長長的巷子兩邊魚骨般整齊的排列著頭巷到十巷,空中遙看,形如魚骨,因而在中國青磚古代建築史上享有盛譽。
共有北京、廣東、四川、安徽、西藏等24個省區市提交的近200條街道參與評選,分為專家評審和公眾投票兩個階段,最終評選出10條勝選的街道。廈門中山路在第一輪評審中成功勝出,即日起至5月15日,已進入公眾投票階段。寺街西南營名人文化區規劃將充分尊重歷史格局、街巷格局等特點,在改造保護中不搞大拆大建,發揮寺街所具有的資源等優勢,打造天寧寺佛教文化展示、名人故居游覽、傳統民居觀賞、特色民俗體驗等相結合的文化街區。
而是旌忠巷,之所以叫旌忠巷是因為巷子裡有座旌忠寺。據家住附近的志願者導游、今年64歲的張震國介紹,旌忠寺相傳是梁昭明太子文選樓遺址,到現在已有1400多年歷史,至今香火不絕。光緒三十年僧人鏡如得宋人隸書“旌忠寺”三字石額。遂易今名。是文選學的開山祖師。李善少年師事曹憲,晚年專心致志從事“文選學”的教學和研究,並將“文選學”的研究推向高峰。中山路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而命名,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沿街保留有較完整的廈門文物古跡和建築風貌,共有廈門所城牆、新街禮拜堂、江夏堂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阮旻錫夕陽寮隱居處遺址、重建興泉永道署碑記、陳化成故居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還有福建惟一進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南音。曹憲、李善都是揚州人,居家以《文選》教授生徒,曹李巷因以得名。
陪同第一批游客進行古巷游的是兩名80後的志願者導游,她們分別是旌忠寺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劉青、小碼頭社區黨總支委員陳君。還有少部分為社區工作者、住在仁豐裡附近的“原住民”等。聽了這些老揚州的介紹,外地游客都表示,感覺回到了古代。有學生結合胡雪巖開創“胡慶余堂”這一事件,提出了在該景點加入“藥膳”、“養生”元素的設想,如在胡雪巖故居轎廳開展學醫論道講座;在延碧堂進行茶道養生表演。“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經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由中國文化報社、中國文物報社聯合發起主辦,旨在通過將中國大中城市中的歷史文化名街介紹給國人、展示給世界,進一步擴大我國歷史文化街區的宣傳力度,加強對名街的保護、傳承和建設。陳君告訴記者,為了讓解說詞不落入堆砌文史資料的套路,更多地為游客講故事,他們這半個月天天到旌忠寺、青磚阮元家廟等景點,向住持、阮家後人等了解背景資料、歷史掌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