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管部門加強宗教活動場所古建築文物保護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
日期:2016/12/15 1:33: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塘棲鎮,位於杭州市區以北20公裡,蘇、滬、嘉、湖的水路要津,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鎮域內河道縱橫、水網密布,自古以來就是杭州的水上門戶。塘棲本來只是個小漁村,直到元末張士誠拓寬了官塘運河以後,人們沿塘而棲,小鎮才初現雛形。
明代弘治年間,廣濟橋的構築使鎮區兩岸連成一片,逐漸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琉璃瓦集鎮。光緒《塘棲志》記載:“迨元以後,河開矣,橋築矣,市聚矣。”又說:“塘棲官道所由,風帆梭織,其自杭而往者,至此少休;自嘉秀而來者,亦至此而泊宿,水陸輻辏,商家鱗集,臨河兩岸,市肆萃焉。”
為進一步加強全省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工作。河南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務局和河南省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此項通知分析了全省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工作現狀,結合全省2012年和諧寺觀教堂“安全年”創建活動,要求各級宗教、文物部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督促宗教界和宗教活動場所提高文物保護意識,完善保護制度,強化管理措施;
位於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的史前災難性喇家遺址被譽為東方的“龐貝古城”,2001年被評為本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張建民廳就喇家遺址的進一步發掘開發、保護利用、規劃的修編及相關項目的申報、如何把喇家遺址做成“大遺址”等方面和工作人員進行了交談,共商發掘保護之策、共話開發利用之計。
要保護文明瑰寶,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不斷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文化資源,著力打造展現地方特色的知名文化品牌;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認識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獨特作用,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工作的領導。
要對宗教活動場所的文物保護和琉璃瓦安全管理工作進行一次全面排查,逐項逐環節查擺漏洞,找出存在的各種安全隱患,提出整改意見和措施,確保排查工作不走過場,扎實進行;要完善制度,細化措施,定崗、定人、定責任,確保宗教活動場所文物保護和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高高的古堡將生活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堡子外面硝煙彌漫,堡子裡面安享太平。西古堡南甕城是堡子裡人們社會生活的一個縮影。甕城內有琉璃瓦殿堂、樓閣、戲樓、寺廟等74間,建築面積約1500平方米。地藏殿、鬼王殿、十閻君殿、三義殿、馬王廟、觀音殿六座廟宇與一座戲台、兩座鐘樓、兩座鼓樓錯落分布,相映成趣。古民居就像古堡裡的嬰兒,甜甜地安睡在古堡的懷抱裡。西古堡沿街巷兩側分布著完整的明清古民宅。現存古民居院落180余處,其中較大的連環套院5所,亦稱九連環院,小巧規整的古四合院49所、有觀賞價值的古民房246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