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為確保古建築命運不會再繼續惡化下去部門拿出有關條例保護建築

為確保古建築命運不會再繼續惡化下去部門拿出有關條例保護建築

日期:2016/12/15 1:33:5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河北省經國務院、省政府批准公布的歷史文化青磚名城、名鎮、名村有40多個,總數居全國前列。由於年久失修和疏於保護,許多文物建築老化損壞嚴重,名城名鎮名村建設性破壞行為時有發生,急需搶救保護。名鎮名村內的重點文物建築修繕,以及文物保護單位周邊地帶的環境整治。雖然部分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疏於保護而損壞慘重,但能夠及時的認識到傷害的所在,並及時做好整治措施,相信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的命運不會再繼續惡化下去。

    北碚區峽防局舊址是北碚城區中唯一保存下來的古建築,承載著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教育價值存在於北碚區。嚴格按照“材質講究、質量把關、安全第一、進度規范”的修繕原則,材料齊全規范、用材考究精良,采用傳統工藝,最大限度保留了原風貌,達到了預期目標。經修繕後的峽防局舊址占地面積1570平方米、建築面積1450平方米、花園綠化面積300平方米,整個建築煥然一新、錯落別致、莊重美觀。

    北碚區將嚴格按照設計方案和驗收組的要求,將北碚區特有的抗戰文化、統戰文化、鄉建文化相結合,做好峽防局舊址的布展和開發利用工作,將其打造為重慶市統戰文化示范點,並納入文化旅游精品線。
將進一步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將有更多游客感受到舊址的文化氣息。

    我們國家歷史悠久,青磚古跡眾多,特別是地下文物埋藏尤其豐富,是世界上許多國家所無法比擬的。這既是中華民族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明的驕傲,也是我們繼承和保護文化遺產的重任。《中華人共和國文民物保護法》規定:“在城市建設的進程中,必須加強文物保護”,“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范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

    逃避文物勘探。在城市基本建設中,文物勘探費和發掘保護費均由施工方負擔,為節約建設成本,建設施工方多數想方設法逃避勘探,即使勘探,一旦發現文物,也會想方設法將文物現場毀掉,以避免承擔過多的發掘保護費用。規劃部門處於強勢,不予配合。按規定沒有文物勘探的評估報告,不允許規劃部門給建設項目辦理規劃許可證,建設管理部門不能辦理項目開工報告。但出於部門利益考慮,規劃部門往往在沒有文物勘探報告的情況下辦理規劃許可。縣級多數不設文物鑽探部門,文物勘探人員匮乏,很多縣、鄉一級的基本建設項目很少進行文物鑽探,致使大量地下文化遺存被毀,給國家乃至整個中華民族造成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

    參照收取青磚建築人防費的運行模式,在收取建設配套費中,增加文物挖掘和保護費。解決探出地下文物時,建設單位逃避文物挖掘和保護費的問題。縣級城鄉規劃部門要將文物勘探報告作為項目開發前的許可條件。文化(文物)部門要積極配合各建設單位進行地下文物調查,嚴禁文物勘探時出現不探、漏探的渎職現象。文物保護量化考核。對相關的政府機構,如文化(文物)、規劃、土地等,其領導班子年度政績,要將該地的建設規劃總面積同文物保護(勘探、發掘)面積作對比,責任透明,並以此作為政績考量的一項依據。

    省、市級文物主管部門要強化縣、鄉級文物保護的指導培訓,努力提高縣級管理人員素質。建議在黨校或是公務員培訓基地,設置必讀的“民族文化遺產”保護專題課程,以提高各級領導的文物保護意識和文化素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