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泉州天後宮正殿修繕台灣媽祖聯誼會的大甲鎮瀾宮

泉州天後宮正殿修繕台灣媽祖聯誼會的大甲鎮瀾宮

日期:2016/12/15 1:35:0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誕生的古村古鎮,總是有著讓人癡迷的魅力。細數國內著名的古鎮,還真有不少是沿著江河而建繁榮昌盛。被舞陽河蜿蜒流過分成了府城和衛城兩個部分。泛小舟游舞陽河,青磚古建築,古街道,來來往往的人,千年的故事依然在延續。遺跡也足矣讓人感受阆中的深厚歷史。真實的房子,古老的造船廠。桑河(Zaan)區也許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區。250年前,在這片狹小的土地上,矗立著800多座風車。它們承擔著各種工業任務。在五座風車中,有三座向游人開放。在桑河上泛舟游覽,能夠從另一個角度欣賞這些美麗的風車。

    外部為三層立體台基,頂部為八角攢尖屋頂;內部共兩層為展示廳,總面積近一萬平方米。不過,“新明堂”的高度卻嚴重“縮水”,僅僅是歷史上的明堂的四分之一,與歷史上氣勢宏偉、高大的明堂無法相比。石窟造像群散布在南面山坡上,這些建造於北魏至隋唐年間的石窟、石塔、造像碑,奠定了羊頭山在佛教文化傳播和中國建築史上的地位,堪稱晉城獨一無二的國之瑰寶。羊頭山石窟正是雕刻在這些沙石巖體上,現存有洞窟9個,摩崖龛像3處。此外還有石塔6座,造像碑一通。半山腰還有清化寺遺址,遺址主殿有唐代石雕佛像3身。羊頭山石窟最早開鑿於北魏太和年間,距今已有1500多年。

    並得到海內外信眾的支持。泉州天後宮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正殿修繕,台灣媽祖聯誼會的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等媽祖宮廟也為泉州天後宮捐贈了價值600萬台幣的天公爐、在泉台商吳富翔也捐資30萬元人民幣。泉州天後宮是中國現存年代最久、規格最高、面積最大的媽祖廟青磚古建築群,1988年被國務院審定公布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每年前來進香的台灣媽祖信眾有數十萬人次。此匾額的發現,有力地佐證了尚書第古建築群屬於明代萬歷初年的建築,為多年來關於尚書第古建築群建築年代的爭議畫上圓滿句號。匾額上的吳郡,指的就是邵武府(當時泰寧隸屬邵武府轄區);而周天球是明萬歷年間(1573―1620)的諸生。”泰寧縣博物館副館長朱俊傑介紹說。

    需要向該縣提出申請;由規劃局審核後進行公示,並邀請相關設計單位進行總體設計,申請批准後,簽訂相關協議並在該縣規劃局及社會各界的監督下施工。工程竣工後,還要由相關部門組織驗收並進行工程審計。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和產權人三方共同承擔。其中,縣政府和全球文化遺產基金會的補助資金原則上占到修繕資金總額的2/3,驗收合格後核發補助資金。武則天明堂又稱“萬象神宮”,高86米,長寬各90米,始建於公元688年,是武則天在洛陽主要宮殿乾元殿址附會古代明堂制度建造的殿堂,供布政、祭祀、受賀、飨宴、講學辯論之用。作為唐代著名的大型建築物,明堂毀於公元755年以後的“安史之亂”。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