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當初在平遙周邊比平遙更好的明清建築群還有若干處

當初在平遙周邊比平遙更好的明清建築群還有若干處

日期:2016/12/15 1:34: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隨著今年三月廿三(公歷4月13日)媽祖誕辰1052周年臨近,來到素有“媽祖行宮之尊”美譽的福建霞浦松山天後聖母行宮谒祖進香、割火過爐的香客絡繹不絕。霞浦松山天後聖母行宮董事會秘書長陳傑介紹說,農歷三月以來,海內外各地的媽祖宮廟紛紛組團趕到松山天後行宮谒祖進香達5000多人次,掀開谒祖尋根的熱潮。福建晉江市蕭下東清宮組織500多人的進香團到松山天後行宮谒祖進香。此次晉江蕭下進香團成員年齡最小的12歲,最大的85歲,據了解,年齡最大的蕭奶奶已堅持13年到松山天後行宮進香。

    從現在起到媽祖誕辰日還將有數千人前往松山天後行宮進香。”陳傑告訴記者,4月11日至13日,霞浦松山天後聖母行宮董事會將組織系列活動慶祝媽祖誕辰。祭祀大典、媽祖金身繞境巡安、民俗踩街等活動,估計將吸引數千名香客進香朝拜。作為媽祖信俗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播地,霞浦縣的松山小漁村是“海上女神”媽祖的娘家。這裡的松山天後行宮是中國琉璃瓦古建築中現存歷史悠久、規格較高的祭祀海神廟宇,距今已有98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別稱“媽祖行宮”、“靖海宮”、“阿婆宮”。故有“媽祖行宮之尊”的美譽,每年都有數萬海內外信眾前來參拜祈福。

    現在很多地方都在修建歷史建築,如許多琉璃瓦建築群打著“明清一條街”旗號,可街上的建築都刷成大紅色,就明顯出了問題。因為建築色彩的施用,在明清封建君主制下仍然受到等級制度的限制,只有紫禁城的顏色是紅、黃色的,與紫禁城相聯的周圍一些重要建築都是紅色急功近利的建設致大多數的城市失去了原來的特色和風貌,城市也就失去了記憶。他在會上疾呼,中國建築的博大精深以及傳統技藝似乎逐步被人們遺忘,呼喚中國建築的內涵回歸,保護城市遺產刻不容緩。阮儀三教授曾努力促成平遙、周莊、麗江等眾多古城古鎮保護。平遙是中國境內保存完整的明清時期古代縣城的原型,可會上,阮儀三卻惋惜地透露,當初在平遙周邊、比平遙更好的明清建築群還有若干處,現在已全消失了,變成統一的鋼筋水泥“森林”。 即保護歷史文化遺存原先本來的真實歷史原物,要保護它所遺存的全部歷史信息,做到原汁原味。整治要堅持“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維修是使其“延年益壽”而不是“返老還童。

    北方四合院的溫馨、上海裡弄親情和江南街巷風情,住過這些老居民區的人們對此都留有美好回憶。可現在,人們在鋼筋水泥“森林”裡,卻再也找不到這種珍貴的人情味。昨天,在2012年度蘇浙滬文化執法培訓交流會上,長期致力於我國古城古鎮的保護工作、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阮儀三疾呼。在阮儀三看來,中國的建築是獨具特色的,不僅因為其歷史悠久,還由於其人文和歷史環境的獨特,形成與西方完全不同的體系與類型。中國的歷史古城遍及全國約2000多個,數量之多,傳統特色之豐富舉世聞名,古城中也留下很多不同時代的歷史建築和文化古跡。他拿中國傳統民居舉例,“四合院、石庫門等傳統建築,都是從阖家團聚需求的角度來設計,崇尚人與人之間的和睦相處。”阮儀三說,現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高檔小區、別墅群,設計講究間距、密度、綠地率、停車位等指標。

    我們才能講出故事。沒了琉璃瓦古建築,故事講得再動聽也沒有意義,沒了吸引力!”阮儀三痛心地說,人的感情價值不能用金錢來衡量,歷史建築才是維系人們思想感情的物質存在。在古建築保護方面,許多人的保護意識和觀念很落後,缺乏對歷史文化的敬畏之意。“有人認為,拆了古城可以建新城,殊不知它的歷史價值大打折扣了。”阮儀三說,有人錯誤理解保護古城就是恢復歷史建築,重建古建築物,熱衷於蓋廟修塔,新建傳統特色街,以致拆了“真古董”去做“假古董”。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