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平樂古鎮上的不止是音樂
日期:2016/12/16 17:48:20   編輯:古代建築成都往西78公裡處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小鎮,說它小,是以大成都或者更廣闊的疆域來說,就四川星羅棋布的古鎮而言,方圓78公裡的劃界,這個小鎮無論如何也應該稱得上遼闊了。平樂古稱平落,曾幾何時,這裡雖有濃郁的傳承、古樸的遺風卻不過是鄉人們生生不息的棲息所在,即使走在千年的古驿道上,樸素的當地人並不清楚,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著與他們的身份毫不相稱的史料價值和文化內涵。
眾所周知,鋪天蓋地的深挖讓越來越多的景區漸漸捉襟見肘,文化的匮乏和資源的枯竭也使得更多的古鎮露出了瓶頸。當你在兩個全然不同的時段走在“各具特色”的古鎮時,你不能不發出一個似曾相識的感慨甚至遺憾。小鎮已經不再是一種自謙的托辭,小鎮可以給予人們的確實是越來越少、越來越小。
300多年前的朱明王朝時期,一本傳於市井的《古音正宗》刊發了一首曲子,這首曲子很快就以它“借鴻鸪之遠志,寫隱士之心胸”的意境而在文人雅士中廣為流傳。《平沙落雁》成了幾百年來眾多民樂演奏者爭相仰撫的音符。
2010年8月,作為龍門山生態旅游綜合功能區之一的平樂古鎮上,拔地而起了一個頗具特色的文化街區,街區的名字恰巧就叫“平沙落雁”。一座有著兩千年傳承的秦漢古鎮,和一首擁有數百年滄桑歷煉的名曲,在跨越300多年的歲月長河
後,在一條緩緩流淌的白沫江邊不期而遇了。
一個遠道而來的文化人試圖尋找出兩者之間某種必然的聯系,在他看來,這個看上去多少有些鄉野的小鎮是無論如何當不起這“屬於逸士的優雅的。”後來的發現讓這位有著權威身份的學者大感意外;從上千年的南絲綢之路上的古驿道,到保存完好的茶馬古道上的聲聲馬蹄,一路走下來,方圓近百公裡的古鎮四處是散落的古韻和唾手的遺存,即便是那些原汁原味的房捨和田園無不流溢著款款幽雅。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西漢蜀中逸士司馬相如在歸家的路途就是憑著一曲《鳳求凰》俘獲了臨邛富商千金卓文君的芳心,從而“沖破舊的禮數”成就了“當垆賣酒”的佳話。時至今日,在平樂古鎮的江岸依舊保存著兩人“私奔”的碼頭,游人至此不僅可以看到兩人留下的情感見證,也仿佛可以聽見悠悠古琴聲從碼頭傳開,直入心靈。一番驚羨後,無不產生古音猶存,佳人安在的感慨。
立意開發一座音樂小鎮,或者以音樂的名義命名一個街區其實已經遠遠超越了開發的范疇。對於景區而言,挖掘和保護無疑是當務之急,對於平樂而言,“平沙落雁”的竣工也當是一種最深層次的挖掘,和最有效的保護。座落於“平沙落雁”街區的音樂廣場仿佛就是在用如此純粹的目的告訴游人,讓音樂融入或者回到衍生它的自然,才是音樂最終的意義所在。
我們似乎也可以感覺到,當游人徜徉於古韻四溢的平沙落雁街區時,緩緩流淌在耳畔的旋律正以同樣舒緩的節奏將殘存於我們生活中的煩躁和不安一點點帶走。“做一回現代的逸士”讓大隱於世的我們將心靈安靜地小隱於野,平樂也會因此功德圓滿,流淌在古鎮街上的也因此不再只是音樂。 江湖記者王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