壩鎮古鎮裡在為拍攝琉璃瓦大水井電影鏡頭弄的燈火通明
日期:2016/12/15 1:30: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壩鎮位於安徽省巢湖市南部,是居巢、無為、廬江三邑交界商貿重鎮。全鎮國土面積62平方公裡。
壩鎮由來
“千年魏家壩,百裡關河街”,壩鎮因魏家壩得名。困區位優越,商貿繁榮而昌盛。早在晚清和民國期 間,這裡已成為巢縣、無為、廬江三縣間的商貿重鎮。由此 可見壩鎮是一個歷史悠久、市場繁榮的古鎮。新中國成立之後,壩鎮人民獲得新生,生產力大解放,生活水平大提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壩鎮經濟建設和社會事來得到了長足發展。
鎮區完善的琉璃瓦功能設施,寬闊的水泥街道,整潔的商業鋪面,美麗的景觀花園,明亮的路燈裝飾,現代氣息的雕塑小品,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立體畫圖,許多外地人來壩鎮贊歎不已。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壩鎮人堅持以科學發展現為指導,以建設小康社會和和諧社會為目標,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加大社會事業建設和民生工程建設力度。
普法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成效顯著,平安社區正在建設之中。精神文明創建扎實推進,“八榮八恥”的榮恥觀得到普遍崇尚。我們深信在不遠的將來產壩鎮一定能成為富裕、文明、和諧、平安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大水井坐落於《龍船調》的發源地,2000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個琉璃瓦建築群由李亮清莊園、李氏宗祠、李蓋五莊園三部分組成,像一首由土家唢吶、木笛、葉笛、鑼鼓加西洋長號奏出的三部曲。沿著寬敞的青石板路,拾級而上,映入眼簾的便是翹角凌空的朝門庑殿頂和高高懸掛於門楣的“青蓮美蔭”四個大字,攀護李白為祖先,借揚李氏身份不俗。氣派宏偉,不乏文化內涵。
清朝乾隆年間,湖南岳陽(巴陵縣五甲十三保)年成歉收,李家小有田產,但家大柏楊壩鎮發現的一處地主庭院(7張)口闊(五子分別為:龍虎鳳凰顯),大兒子李廷龍提出入川謀生,乃帶上二弟廷虎入川,至巫山,廷虎病死。
解放後他及時順應潮流,交出了武裝,交出了土地財產,配合革命政權,得到了當時上層的明確指示:"好好保護,是個人才"。
大水井劇情簡介
讓全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更多更好的了解琉璃瓦土家族、苗族,了解恩施的歷史與變化,推動文化和旅游的發展,1938年夏,武漢會戰打響,省政府遷往恩施。大批難民隨之湧入大水井地區。中共地下黨員覃克源和國民黨稅警連連長李木裕不打不相識,結為好友。為了壯大革命隊伍,覃克源一直設法策反李木裕。《大水井》定於2011年8月在恩施開機拍攝,開機前,中共恩施州委宣傳部、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和中視鴻歌(北京)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擬在全州范圍內進行《大水井》演員、歌手的大型選撥活動。
此後壩鎮為多個電視劇拍攝鏡頭,是一個拍攝古代場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