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閣是木結構建築在經歷多次地震都沒有坍塌 對建築結構研究有
日期:2016/12/15 1:30: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天尊閣是康熙年間的建築,所在地豐台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較深,曾有京東首鎮之稱。董文如老人告訴記者,作為天津歷史上道教三大閣之一的天尊閣,占地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是三層閣式小樓,高17.4米。它到底是哪年修建的,現在沒有碑文可考,鎮上的老人們都說是唐末宋初年間。
北京建設大學青瓦古建築學院院長、北京建工學院設計研究院古建藝術研究所所長、北京古建藝術設計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族建築研究會常務理事等職。致力於從事古代建築的保護、設計、研究、教學、施工管理等工作,曾在國內外參與主持過多項大型古建項目。代表項目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壇祈年殿建築群油飾彩畫修繕工程及俄羅斯中俄同樂亭工程。地震中天尊閣主結構安然無恙當年三層樓建築相當罕見,這座天尊閣建好後,在幾十裡外都能看得到,相當恢宏大氣。
說到天尊閣這座具有數百年歷史、天津市唯一現存高層木結構古建築,老人立即來了精神:“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人沒炸毀它,唐山大地震也沒把它震倒。
河南省社旗縣文物部門投資近10萬元在山陝會館內懸鑒樓、大拜殿、鐘、鼓樓等古建築群安裝的防雷系統投入使用,為國寶文物保護單位構築了一道雷電防護網。此次金鷹艾格發布的6款“千年古剎”系列新品采用3層純實木基材結構,取材於古建築回收木材,收縮率極高,能充分抑制板材變形問題。
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大湖鎮東湖村的這一古建築群中。踏進古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偌大的池塘,清澈而不見底,池中古村倒影在水中隨著微風掀起的漣漪若隱若現,映襯在水中斑駁的古村牆在落日余晖中增添了不少古色古香的韻味。
繞過大池塘,踏入大湖寨古村的上門,門樓瓦頂懸山式,磚木結構。寨內有祠堂、書房、典當、住房等建築。嚴雲輝介紹,大湖古寨北面外圍設三個寨門,分別為上門、中心門、下門,上門最為古老,始建於明代。
如今雖子孫滿堂且個個事業有成,他們多次想把老人接到縣城住洋房,但老人獨愛與老屋做伴。與陳亞珍老人一樣鐘愛此大寨的還有71高齡曾興中,從呱呱墜地到步履蹒跚,曾興中老人都未曾離開過大寨。他說,上世紀80年代是住著最多人的時候,80幾戶人家將近1000人,有老人青年小孩,就如快樂的天堂,如今只剩下三幾戶人家,都是些老人。與曾興中老人游走在大湖寨古村,記者發現,寨內街巷全用河石鋪底,形成別具一格的風景線。主街巷兩端均設置方形或拱形石門相隔。
每個正門的屋檐板上都刻有花鳥浮雕圖案,梁柱下的牆壁上則彩繪了八仙、麒麟、西廂記甘露寺王生退賊圖等壁畫,門額上書寫“東魯世家”,兩側書楹聯“東魯傳徑府;南豐修史家。”老人說,在古村每一扇門的梁柱下都彩繪了各種各樣的壁畫,先人為何畫上這些壁畫。
據當地政府介紹,目前已向廣東省遞交了有關“省級歷史文化遺產”方面的申請書,計劃將大湖寨申報為“省級青瓦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古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