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三坊七巷歷史建築群 涉台文物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古

三坊七巷歷史建築群 涉台文物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古

日期:2016/12/15 1:29:4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大會處”建於民國初年,距今已有近百年歷史,是陸良縣城目前規模最大、保存相對完整的近代民居建築。上世紀中葉,因其作為該縣的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場所而得名“大會處”。後來因年代久遠,又閒置無人管理,青磚房屋破損較為嚴重。

    在社會有關方面人士的長期關注和呼吁下,2004年10月18日和2005年1月25日,都明確指出“大會處”劃歸縣文產辦管理使用。但由於多種原因,該意見沒有得到執行。2006年12月,“大會處”被陸良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塊镌刻著“爨鄉書畫院”五個爨體大字的匾牌被掛到了修舊如舊的陸良縣城古建築——“大會處”的門額上,就此宣告這處百年文物古建築從此獲得新生。

    由於兩份議案涉及同一事項,經大會主席團表決後列為一個重點建議,會後即交由縣人民政府辦理。

    與此同時,縣人大常委會也加大了對該建議的督辦力度。經過各方努力,基本解決了直接影響建議辦理的諸多問題。2010年4月,縣人民政府將收回的土地和房屋使用權交由縣文化產業辦公室接管並負責修繕、維修和管理。縣文化產業辦公室多方協調爭取資金20余萬元,初步完成了對古建築的排危和內外部的整修工作。爨鄉書畫院和爨文化研究展覽基地建設的各項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一份建議的辦理促使一座因閒置而面臨損毀的百年古建築獲得了新生。

    現在福州終於也有‘月亮’了。說明政府不但關心民生工程,文明建設、社會事業也做得很好,老百姓非常滿意。”發出這番感慨的是63歲的辛亥革命紀念館原館長李厚威。李厚威的話,不僅代表了福州文物工作者,更代表了市民的共同心聲。

    福州是一座有著7000多年歷史文化積澱及2200多年建城史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目前,全市擁有1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4處省級文保單位,85處市級文保單位,515處縣(市)區級文保單位,29處名人故居、歷史紀念地和有代表性古建築,1個中國文化名街——三坊七巷歷史街區,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永泰縣嵩口鎮,8個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村)。

    福州提出“文化強市”發展戰略,在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挖掘名城文化內涵,打造閩都文化特色,提高城市文化品味,以及文物保護促進旅游發展,構建文明和諧的城市空間方面,下了一番大功夫。近幾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青磚名城保護和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多次開會研究和實地調研我市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並聽取文物部門和專家對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推動福州文物保護管理工作,2004年9月,恢復成立了福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由分管副市長朱華為主任委員,市直27個局、辦組成,並設立專家組,從更高、更專業的層面強化文物保護和管理工作。

    同時,福州確定了名城保護工作的重點,圍繞構建海峽西岸文化中心,挖掘福州市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刻內涵,整體保護名城,突出涉台文物優勢,打造“昙石山文化、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壽山石文化”四大文化品牌,打響林則徐、嚴復、冰心等名人品牌,建設好富有特色的“閩都文化”,大力弘揚福州優秀傳統文化。

    2009年,委托中科院地理所編制《福州市旅游發展提升策劃》,著力打造閩都文化,提升旅游經濟。同時,《福州市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福州市近現代優秀建築保護規劃》《福州市烏山歷史風貌區保護規劃》等一批專項保護規劃相繼實施,從規劃層面上將文物保護從文物點延伸到歷史文化保護區,直至福州名城,從而為文物保護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市政府還根據文物修繕、館所建設的實際情況,劃撥項目專項經費,專款專用,修復和保護了一批文化遺產,先後啟動、修復了福州文廟、林則徐系列文物、船政系列文物、三坊七巷歷史建築群、涉台文物等一系列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保護古建築。

    我市在城市建設中正確處理好舊城改造與傳統保護的關系,重視保護城市歷史街區、歷史建築的傳統風貌。重點是保護、打造八一七路福州歷史文化中軸線,實施屏山、烏山、於山風貌區的保護和整治工程,保護中軸線兩側“三坊七巷”“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雙杭近現代建築歷史風貌街區、煙台山近現代建築歷史風貌街區等,努力使中軸線成為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商貿生活氣氛濃郁、城市發展脈絡永續的街區。

    三山之首——屏山上的鎮海樓位於福州城市歷史文化發展中軸線的起點,與廣州越秀山鎮海樓、杭州吳山鎮海樓同為江南三大鎮海樓。屏山鎮海樓始建於明洪武四年,歷史上屢建屢廢。近年來廣大市民重修鎮海樓的呼聲日高。2009年春節,重建後的鎮海樓以其高大宏偉、氣派非凡的形象展現在屏山山麓天際線。改造後的烏山、於山歷史風貌區大大拓展了游覽空間,重新油漆並展現了自唐宋元明清以來大量的摩崖石刻。烏山修復或重建了道山亭、望耕亭、福字坪等一批文化景點,建設烏塔公園和烏山北坡登山道;於山修復白塔寺、狀元峰等古跡,創4A景區整治,現在這裡成了人們感受歷史、陶冶情操、娛樂休閒的好去處。

    擬修復林浦村林尚書家廟、陽岐村嚴復墓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擬將螺洲鎮打造成3A級旅游景區。對台江雙杭近現代建築歷史風貌街區進行全面摸底,高氏文昌閣、福州商會八角亭等文物已動工修復。馬尾區已將閩安村申報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擬投資1800多萬元,修復閩安村的閩安協台衙門、迥龍橋、戍台將士墓群、林述慶墓等8處文物保護單位。三坊七巷文物保護修復工程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文物建築和歷史建築的保護修復,根據保存下來的159處明清古建築的不同保護級別、歷史文化價值等采用修繕、維修改善、改造整修的方式分類進行;二是文化資源的挖掘、整理;三是街區歷史風貌的修建保護;四是市政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

   “據不完全統計,‘十一五’期間我市投入文物保護資金近35億元,國家文物局補助2880萬元,省政府和省文物局補助4億多元,福州市配套經費達20余億元。”市文物局同志介紹說。 在此基礎上,馬尾區繼續進行船政文物修繕二期工程。擬修復歷史文化名村閩安村中的閩安協台衙門、迥龍橋、戍台將士墓群、林述慶墓等一批文物保護單位;擬建設占地約13畝的船政“古街區”;整合馬限山文化旅游資源。市對重點文物的修復,嚴把質量關,作為精品工程來實施。1999年至2006年,福州市耗資近1億元對青磚文廟周邊進行搬遷,並按原規制進行全面修復,基本恢復了福州文廟原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