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老蘇州古建築日益增多重現古老歲月

老蘇州古建築日益增多重現古老歲月

日期:2016/12/15 1:26:3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蘇州歷史文明底蘊深沉,珍珠般灑落在各處的老宅子見證著古城的燦爛文明。如何進一步對老宅子修繕,更好維護應用,讓蘇州更有質量、檔次?昨天,省委常委、 市委書記蔣宏坤率在下市黨政代表團一行赴揚州、鎮江,重點學習調查了兩地古宅修繕、維護應用的做法和經歷。
    在揚州市、鎮江市時期,在下市代表團一行先後調查了揚州市“雙東”歷史街區、南門遺址、小盤谷,鎮江市西津渡歷史文明街區等地。揚州市委書記王燕文;鎮江市 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許津榮,市委副書記、市長劉捍東等辨別陪同調查。“雙東”歷史街區是東關街歷史維護街區及東圈門片區的簡稱,是揚州5.09平方 公裡明清古城區的4個歷史街區之一。現有市級以上文物單位18個,重要歷史遺址20多處。從2000年起,揚州市委、市政府開端施行“雙東”歷史街區維護 與整治,將其作為市古城維護的實驗區,積極為古城維護與應用、改造與復興任務探究形式、積聚經歷,近年恢復的古宅名居有壺園、逸圃、長樂客棧、李長樂故 居、華氏園、胡仲涵新居、武當行宮等。經過“一片十點”整治、街巷改造、民居修繕等一系列項目的施行,“雙東”歷史街區傳統面貌進一步凸顯,公共根底設備 情況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失掉分明提升。揚州市南門遺址由唐延續至清,歷史延續性長,在全國古城門中十分稀有,被考古界分歧譽為“中國的城門通史”。
蔣宏坤提出,蘇州要在學習自創中創古城維護、老宅 修繕應用的新做法。進一步維護、應用好這些珍貴的歷史文明資源,使蘇州既有歷史文明的神韻,又有古代文明的時髦。這座較早被發現的揚州城城門遺址,和東門遺址廣場、宋大城西門遺址博物館,以及正在建立的宋大城門北門遺址公園,構成揚州宋大城門四大城門景觀。為了更好 地維護和展現遺址,揚州市對南門遺址停止了全體開掘,並將規劃建立遺址維護展現館,同時在廣場周邊左近空地按照地形建立了明清修建作風商業配套設備,力圖 再現南門昔日繁華。
    鎮江市西津古渡街由西津古渡和小碼頭街組成,全長約1000多米。目前,鎮江市政府曾經制定了西津古渡街維護應用規劃,正在投巨資停止維護開發應用,不遠的未來西津古渡街將 是集文物博覽、景色旅游、傳統商業等功用為一體的具有濃重中古建磚瓦廠央民風民俗特征的旅游勝地。兩地對古宅古街等文明遺存的維護應用給代表團一行留下了深入印象。 蔣宏坤希望蘇州平江歷史文明街區、山塘街等文明街區要在維護中愈加充沛應用,同時對古宅古街的維護要從點到線連成片。
    在完畢本次學習調查之行前,蔣宏坤承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著名的歷史文明名城,在新一輪開展中,蘇州要進一步弘揚文明劣勢,要更好地研討如何傳承好 歷史文明,進一步增強古城維護,特別是具有歷史文明價值的古宅的修繕和維護應用。此次在下市黨政代表團到揚州、鎮江調查,次要是要學習、自創他們的好做法和 新經歷。他表示,蘇州要對古城老宅重新做梳理,進一步維護、應用好這些珍貴的歷史文明資源,使蘇州既有歷史文明的神韻,又有古代文明的時髦,讓古城蘇州更 有質量、檔次,並為建立“三區三城”作出更大奉獻。
這裡有六朝古渡口,在傳播至今的青石板上,有千百年車馬磨砺而留下的深深轍印,在臨街是 栉比鱗次、上下參差的歷史修建,構成了“千年古渡、百年輕街”的歷史街區面貌。從這裡可以找到六朝、唐、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歷史蹤跡,是研討六朝以 來鎮江興衰和長江與京杭大運河交通的實物材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