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北京的古建築門樓

北京的古建築門樓

日期:2016/12/15 1:22: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北京的門樓一般在四合院中,星星點點,散落民間;建築藝術和風格也不一而足。

    在北京的胡同裡,四合院的門樓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築。一座座造型各異、大小不等的門樓,展示著高超的營造藝術和京城悠久的傳統文化。胡同內不同類型的四合院門樓很齊整,一些老宅院門前還保存著“上、下馬石”、大門兩側還裝配造型精美的“抱鼓石”,以及影壁、老槐樹等景觀。過去一般大四合院門樓前左右在建門樓的同時各種一棵槐樹。北京民間還流傳著:“宅子老不老,要看槐樹大和小”的順口溜。

    四合院門樓都是坐北朝南的位置,門樓大都建在院東南角。是按古代風水學的測試而建,以示吉利。其樣式、規格也與宅主人的身份相吻合。

    北京現存的四合院門樓多為清代所建,至今有一、二百年的歷史,也有極少數是明代的建築。這些年代悠久,造型優美、不同規格的門樓,包括其門頭、戗 檐、門簪、門墩兒的裝飾藝術,有著很高的研究、欣賞價值。

    王府門樓很壯觀,坐北朝南,有五間三後門和三間一啟門。如現在北京後海的恭王府正門三間,門前石獅一對。這樣保存完整的府第今天已為數不多了。

    官宦及富戶的門樓多為“廣亮大門”,位置在宅院的東南角。其造型高大,門頭及戗檐裝飾著精美的磚雕,台基也高大,門外廣亮寬敞。有些府第的廣亮大門門樓,左右兩側砌八字粉牆(俗稱:撇山影壁)。上為筒瓦,牆壁磨磚對縫。門樓與粉牆之間留有寬闊地面,設置上、下馬石一對,牆上配有四個拴馬樁,顯示門戶整體的端莊和嚴肅。這樣的門樓,今天在老胡同中還能見到。

    一般中小型四合院多為“如意門”。在北京數千條胡同中,如意門樓的數量很多。其建築特點是大門設在外檐柱間,門框兩側砌磚牆。門楣上有較精細的磚雕圖案,門楣與兩側磚牆交角處砌如意狀的磚飾,表示“吉祥如意”的詞意。俗稱:如意門。如意門樓多為清代建築,也有部分是民國期間所建的。大如意門,門樓占一整間。中型如意門,門樓占多半間;小型如意門,門樓占半間。在為數眾多的如意門中,門樓建築造型上是多彩多姿的。有的磚料上乘,砌工考究,門頭欄板及戗檐的磚雕圖案內容豐富,門簪上的木雕工藝精巧,有文字或花卉圖案。有的門上還釘有對稱的鐵皮圖案。

    還有為數不少的“牆垣式門”,其規格較小。門樓與院牆相連,一般較小的四合院或三合院多采取這樣的形式。

    另外,在胡同裡平民百姓所居住為數最多的是“隨牆門”,其造型很簡易,然而又最為普遍。有的門牆用碎磚頭和泥灰砌成,北京人稱這類碎磚牆為“核桃酥”,比喻其建築質量之差。

    如果說門樓是建築的臉面,北京胡同裡的門樓,可謂千人千面,隱藏在其後的故事和文化,亦是令人回味。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