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磚的歷史文化與古典磚建築

磚的歷史文化與古典磚建築

日期:2016/12/15 1:22: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磚的歷史★

磚的定義
磚,是以泥土為原料並經高溫饒制而成的建築材料。
磚的出現
在中國,磚出現於奴隸社會的末期和封建社會的初期。從戰國時間的建築遺址中,已發現條磚、方磚和欄桿磚,品種繁多,主要用於鋪地和砌壁面。條磚和方磚用模壓成型,外飾花紋,欄桿磚兩面刻獸紋,獸作伏狀,俯首翹尾,形態古樸、生動。
磚的興盛
真正大量使用磚開始於秦朝。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興都城、建宮殿、修馳道、築陵墓,燒制和應用了大量的磚。
歷史上著名的秦朝都城阿房宮中就是使用青磚鋪地。青磚上還有各種裝飾性紋理圖案,至金仍有珍貴的藝術和歷史價值。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為防御北方的匈奴貴族南侵,動用大量勞動力,使用磚石建造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萬裡長城氣魄雄偉,工程艱巨,用磚量巨大。萬裡長城歷經千年的風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磚塔的出現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了中國,佛教的興隆給中國的磚建築帶來了一個劃時代的轉變。
在佛教流行的期間,用磚砌築的磚塔在中國各地出現,從而成為一個磚建築的象征。
建於北魏正光年間(公元520-524年)的河南省登封線的嵩獄寺塔,是中國現存的磚塔中最古老的磚塔建築。在風光秀美的嵩山群山環抱中巍然矗立的嵩獄寺塔造型自然、和諧,在整體上給人一種優美深邃的覺。
明清的"金磚"
北京故宮是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經過十四年的時間建成的一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
明成祖-朱棣在建築故宮時想要一種比石頭和金屬更堅實的材料,他想到了"磚"。於是,他命令用山東德州出產的粘土制磚並使用高溫窯柴火連續燒130天,並且在出窯後再用桐油浸透49天。桐油容易浸透,一磨就會出光。磚鋪在地面不斷被磨透,在五百年的今天依然完好如初。
故宮所用方磚質地堅硬,敲打時有金之聲,故稱"金磚"。

★古典磚建築★


萬裡長城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為防御北方的匈奴貴族南侵,動用大量勞動力,使用磚石建造舉世聞名的"萬裡長城"。萬裡長城氣魄雄偉,工程艱巨,用磚量巨大。萬裡長城歷經千年的風雨,至今仍基本完好。
  天寧寺塔
  北宋時期,在北京修建了大量漂亮的磚塔,磚塔的傑作當屬天寧寺塔。
  天寧寺塔是一座八角十三層的密檐式磚塔,在底層的壁面上有浮雕的金剛力士、菩薩、飛天等大小造像,在隅柱上配有雲龍。這些塑像都是木柱和磚塊充填內部,然後粘貼雜磚壁上。塔身座落在一個雙重壇的蓮花座上,壇上有模壓牡丹花草紋的磚,修建的非常精致。壇上的蓮花也是磚築的,構成塔的每一塊磚那出色的雕塑技術令人折服。
  西安城牆
  由於西安城牆是長方形建築,所以往往很容易被認為只有直線構成。這張照片是城牆拐角處。在城牆拐角處用圓形建築,不單單是從防御方面考慮,同時也是為單調的直線城牆增添美感。
  大雁塔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象征。該塔是為了收藏玄奘三臧法師從印度帶回的佛典而修建的。該塔只是用簡單的長方形磚堆砌而成的建築。今天,我們看到大雁塔,感不到其起源的厚重和上千年的歲月的洗禮,真正的原因在 於其洗練的建築設計和堅如磐石的建築材料-磚。
  北宋鐵塔
  鐵塔修建於北宋皇元年(公元1049年),鐵塔的名稱是由於作為其建築材料而使用的褐色磚看上去象生銹的鐵而被人們賦予的俗稱。塔為八角形,總共十三層,系磚築樓閣式建築。幾乎所有的磚面都有飛天、麒麟等圖案。單一的色調與復雜的圖案交相輝映,更加彰顯佛教的莊嚴、神聖。鐵塔可以說是十一世紀將裝飾磚用於建築的經典作品。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從明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起,經過十四年的時間用磚石建成的一組規模宏大的宮殿組群。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