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大學校園的古建築群
日期:2016/12/15 1:20: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齊魯大學作為“華北第一學府”,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與燕京大學齊名,被世人贊譽為“南齊魯,北燕京”。齊魯大學校園風光優美,被老捨先生贊為“非正規的公園”。齊魯大學雖歷經多次變遷,但校園內的特色建築群大部分得以保存。這些建築作為歷史的見證,已被納入國家重點保護文物的范疇,現址存於山東大學趵突泉校區和齊魯醫院。
校園內景色優美,“非筆墨所能形容”
齊魯大學為近代中國的教會大學,由美、英、加三國的十多個基督教會組織在山東聯合創辦,因此齊魯大學在國際上被稱為山東基督教共和大學。
齊魯大學起源於美國北長老會傳教士狄考文於1864年在登州城破觀音廟辦的一座私塾。後來,隨著私塾的壯大,改名為“文會館”,就是齊魯大學的前身。
1904年,文會館與英國浸禮會在青州辦的廣德學堂合並,起名為“廣文學堂”,學校遷至濰坊近郊,與青州的神學堂、濟南的共合醫道學堂並列,分別為山東基督教共合大學的文、理、神學、醫學四科。1908年,英國傳教士卜道成在濟南老城區南圩子外購置土地,開始籌建大學,1911年校捨落成,開始招收新學生。1917年,三個學堂集合到了濟南,學校更名為齊魯大學。
齊魯大學不僅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而且校園建築精美。1951年畢業於齊魯大學化學系的徐均望回憶道:“比及人力車拉至齊魯大學古老宏偉的石坊校門,豁然開朗,如入桃花源仙境。蜿蜒長牆圍抱著800畝廣闊的校園,萬樹青翠匯成一片海洋。高大古老的建築群——辦公樓、化學樓、物理樓、圖書館、神學樓及鳥瞰全市的最高建築康穆堂,各抱地勢屹立於校內各處……景色優美,非筆墨所能形容。”
校友門快90歲了,校園文脈曾被焚毀
從文化西路的山東大學北大門進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頗具中國傳統的三間三疊式牌樓性質的大門,門楣正面的匾額上寫著“山東大學”。
牌樓門建成於1924年,由千名齊魯大學畢業生捐款2000銀元修建,因此又被稱為校友門。校友門落成之前,校園並沒有校門和圍牆,校園周圍種了些洋槐,打了幾根木樁充當院牆。
校友門一直為齊魯大學標志性建築,可謂濃縮了齊魯大學歷史嬗變,歷經80多年,正門匾額上的校名經歷了“齊魯大學”、“山東醫學院”、“山東醫科大學”,到如今的“山東大學”。
如今不時有學生在牌樓下穿梭,牌樓旁現代化的伸縮門、起降桿和崗亭,跟古老的校友門一起,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大門不遠處便為1916年修建的柏根樓,它是齊魯大學最早建築的樓房。柏根樓以廣文學堂的創辦者美國長老會傳教士柏爾根的名字命名,現為教學三樓。
老捨曾經在柏根樓階梯大教室講課,每次都座無虛席。加拿大籍教授明義士也曾在這裡宣講過甲骨文與商代文化,聽眾多為大學歐美教師和教會成員。
與柏根樓東西相對的為狄考文樓,它修建於1919年,為紀念狄考文教士而命名,現在為教學五樓。
狄考文不僅是齊魯大學的先驅,還對山東大學堂的創辦也有不少貢獻。狄考文曾在1901年初幫助袁世凱創辦了山東大學堂。
柏根樓和狄考文樓互相對稱,是目前保持歷史原貌最好的兩座老建築。進入兩棟教學樓內,仿佛走進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教室。入口的牆上貼著儀容鏡,走廊上懸掛著名人的頭像,學生正在教室裡安靜地讀書。
原本在柏根樓和狄考文樓北側有一座麥考密克樓,三座樓成“品”字格局。麥考密克樓是齊魯大學最引人注目的主樓之一,為學校的行政辦公樓。樓的底部由大石塊砌成,樓體部分由青磚蓋成。
麥考密克樓一直為齊魯大學校園文脈的象征。1997年的一場大火將麥考密克樓夷為平地,重建後外觀已大不相同。
男女生宿捨仍存,康穆教堂已被拆除
向校園東部走去,可見到兩列八幢二層的磚木宿捨樓,分成四個院落,每個院落有近百間房間,號稱“四百號院”。號院於1916年建成,一直作為學生宿捨使用。號院樓體設計別致,建築風格古色古香。山東大學曾於近期依照“整舊如舊、予舊寓新、和諧統一”的原則整修了號院,歷經滄桑的號院煥發了青春。
當年的齊魯大學也有不少女學生,女生宿捨叫美德樓和景藍齋。如今只能尋到景藍齋,建於1933年的美德樓已經沒有了蹤影。
建於1924年的景藍齋是一幢純粹的西方現代派建築,整座樓體兩側高,中間偏低。景藍齋為磚木石結構,地上二層,地下一層,坐西朝東。這座樓現在是山東大學耳鼻喉研究所。
在齊魯大學校園主體建築中,最大者為康穆教堂。上世紀20年代初,羅素、杜威、泰戈爾等世界著名學者拜訪齊魯大學,他們都在康穆教堂發表過轟動世人的演講。伴隨著大師的演講,康穆教堂也名揚海內外。
據聞康穆教堂有一口大鐘,每當敲響,整個濟南城的人都能聽見。1959年該建築被拆除,改建為現在的教學八樓,從此泉城不再聞鐘聲。
齊魯大學已成歷史,貢獻永被後人銘記
齊魯大學最負盛名的為其醫學院,有“南湘雅,北齊魯”之譽,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醫學人才。
齊魯大學醫學院及其附設醫院所在的位置就是齊魯醫院所在的位置,絕大多數建築也都在原址上保存下來。建國後,原齊魯大學醫學院及其附設醫院的主要遺存建築分別命名為共合樓、求真樓、新興樓、和平樓、民主樓、大同樓、協和樓、解放樓、前進樓、青年樓等,不過現在很多大樓已不復存在。
1952年,國家開始對各大高校院系進行大調整,教會大學被視為外國勢力的侵華工具悉數被解散,齊魯大學也難逃厄運。根據華東高校調整方案,齊魯大學被撤銷,文、理學院人員分別並入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京藥學院、上海財經學院等院校。齊魯大學醫學院與華東白求恩醫學院合並,改稱山東醫學院。
雖然齊魯大學已成為歷史,但齊魯大學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極其濃彩重抹的一筆,齊魯大學對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國近代化的貢獻永遠會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