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巴菲特要做中國的磚買賣可不是太容易

巴菲特要做中國的磚買賣可不是太容易

日期:2016/12/15 1:20: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真是干什麼吆喝什麼。昨夜翻閒書,說到那個巴菲特逛了一圈長城,連一句中國人民愛聽的好話都沒說,只嘀咕了一句:“要是我能拿到這個工程的磚頭的訂單就好了”。該死的巴菲特對堂堂中華長城之偉大絲毫沒有敬畏之心,倒想到做磚頭的買賣了,生意經已浸透到了骨髓裡。這使得老慕想起那年美國人轟炸南斯拉夫,還炸了我們的大使館,幾乎全國人民都在義憤填膺,一批溫州人卻是准備了十幾車皮的皮衣皮褲,轟炸一停便開入南斯拉夫,讓正愁著沒法過冬的南斯拉夫人著實驚喜了一番,既履行了國際主義義務,又發了一筆可觀的國難財,這也是得了巴菲特的真傳了。

    不過,巴菲特要做中國的磚買賣可不是太容易,因為中國有太多的磚瓦廠。從這一點上,我很佩服我下鄉那一片的農民,他們祖祖輩輩住的都是竹木結構的房子,屋牆是竹子編的,這非常環保。竹子可以再生,但用來做磚瓦的泥土卻是無法再生的。不過後來用磚瓦的人越來越多,各個地方對磚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村裡農民也開始講究起來,蓋起了磚房。本來縣裡只有一個磚瓦廠,後來幾乎每個公社都有了磚瓦廠。一個磚瓦廠不要多久,就使得一座山坡削去了一半,成了水土流失的大禍害。這些年隨著對國內對古城牆研究的深入,了解到在封建社會大規模的城牆工程建設中,對磚的需求量也是非常驚人的。當時全國供朝廷使用的官窯遍地,而且還是江西居多,據說在江西分宜的蘆塘村一帶就有一百多座古窯。我曾在博物館發現過一塊由我下鄉過的宜豐縣燒制的城牆磚。這時我才知道,這些600多年以前就制作過精致牆磚的老表,自己祖祖輩輩卻沒有住過磚房。當年的“全民燒磚”可謂是熱火朝天,據史料記載,連庵裡尼姑都加入了燒磚的行列,絲毫不遜色於大躍進時期的“全民煉鋼”。

    盡管這樣的濫用民力,給老百姓帶來的苦難是深重的,但也給中華文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財產。這些城磚的工藝、質量的上乘,得以保存至今。其中還有一個現象是我十分震撼的,當年對城牆質量的責任落實是非常之嚴格。城牆磚上的銘文顯示,對負責每塊磚制作的地方長官、鄉村管事一直到造磚人的姓名都刻在磚上,一點都不含糊。譬如,在分宜縣發現的一塊刻有銘文的用於明城牆的大青磚,其上“分宜縣提調官典吏刑初司吏張用韶袁州府提調官通判隋赟司吏任俊”和“總甲陳文彬甲首黃南英小甲中敬存窯匠袁尚造磚人中吝十”清晰可辨。我點了一下,從領導到工匠,一塊磚的相關責任人就有七人,有點差池恐怕誰也跑不掉。據專家介紹,當時一塊磚頭造出來到砌到牆上有五六道檢驗關,如由兩名士兵抱磚相擊,城磚不脫皮不破碎,方為合格。一旦不合格磚塊超過規定比例,就要嚴懲銘文中記錄的有關提調官及各環節中的具體責任人,重者甚至被處死。這些人的大名留在城牆上,由歲月檢驗,城牆垮了遺臭萬年;城牆立著流芳百世。這一招夠狠的也夠絕的,我們現在的責任制恐怕就學不了這一點。所以,巴菲特如果真的拿到了這份訂單,要把活兒干好還不是那麼容易的。稍微有點疏忽,不是輸掉幾個股票錢的事兒,那是要被皇上砍頭的。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