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每年投10億元專項用於文物保護
日期:2016/12/14 11:06:2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北京每年投入10億元人民幣用於文物保護的專項資金,未來將以產業疏解促進文物騰退,打造歷史名城金名片。這是記者19日從“以疏解促文物騰退”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作為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的文化名城,北京的文物保護備受關注。但由於歷史原因,諸多文物建築被占用,損害狀況比較嚴重。為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北京正在調整功能布局。根據規劃,未來5年,北京城六區將對一般性制造業、區域性批發市場、部分教育醫療機構及部分行政事業單位等進行疏解。 “將通過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文物古跡騰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北京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常務副主任王海臣說,北京文物古跡眾多,將通過中心城區功能疏解,把被占用的文物古跡騰退。 王海臣說,將探索建立區域文化遺產連成片、成線整體保護體系,實施京津冀地區歷史文脈研究保護傳承工程,建立京津冀三地歷史文化遺產共同保護機制。 據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於平介紹,自2000年來,北京累計投入專項資金55億元人民幣;近年來,每年的專項資金達到10億元人民幣,未來投入力度也不會減少,明城牆遺址公園、歷代帝王廟、火神廟、陳獨秀舊居等一批文物修繕後已對社會開放。 但她坦言,“仍有很多文物由於居民、單位占用,存在嚴重安全隱患,舊城尤為突出。” 據她介紹,北京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6處,舊城內有42處;共有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15處,舊城內有61處。這意味著,占北京市域總面積不到千分之四的舊城內,分布了占總量30%以上的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針對北京城諸多歷史會館的保護問題,她強調,將嘗試與會館原籍政府進行合作,多方投資進行騰退、整治及管理使用,以形成文物保護與利用的良性循環。 她表示,將針對文物騰退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研究,制定文物騰退的政策、完善相關行政管理措施;探討建立騰退專項資金平台。 “舊居不能只是單純地修繕。”北京市東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黨組書記劉景地說,合理利用歷史舊居等,應整合利用資源,發揮教育等功能。東城區擁有故宮、南鑼鼓巷等諸多歷史文化遺產。 劉景地以陳獨秀舊居騰退修繕為例介紹道,占地250平米的舊居,文物建築年久失修,居住條件差,2013年統籌安排專項資金和對接安置房,2015年7月完成騰退。騰退後的舊居,將作為社區博物館使用,與北京五四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合作,打造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 北京市西城區委常委王旭同樣認為,“要讓文物和歷史文化街區活起來”。西城同樣擁有諸多重要歷史文化遺跡,什剎海、天橋、護國寺、白塔寺等均位於此。王旭表示,將注重文化保護與環境治理,提高大柵欄等胡同內民眾生活品質,讓文化引領城市發展。 根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北京將在加強舊城保護的基礎上,實施好歷史文化名城整體保護。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