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座西洋飯店修繕在即 一磚一瓦都是文物
日期:2016/12/15 1:20: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南京下關中山碼頭附近,有一棟紅色屋頂、青灰色牆磚的西洋建築。這座洋樓的前身便是南京開埠後建造的法國公館,以及後來有“下關第一西洋飯店”之稱的揚子飯店。東南大學建築理論研究所所長周琦教授11日告訴記者,這座珍貴古建築的修繕工程即將動工,一年後將以最初風貌再現人前。
站在南京下關中山碼頭附近的寶善街街口,這棟頗具異國風味的老式洋樓,在一片現代化建築中顯得卓爾不群。門和窗呈拱形,高而寬的法式窗戶,在綠樹的掩映下,構成一幅亮麗的圖畫。
在建築的門頭旁,有雕刻著精美圖樣的立柱。整座建築為法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整體為磚木結構,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地上三層、地下一層,總共82間。建築以明代城牆磚為主要建築材料。坐北朝南,木樓梯、木地板、木屋架,高低錯落的老虎窗頗具西洋風味。
據南京文史專家蘇洪泉介紹,這座建築始建於晚清同治年間:“1898年,南京正式開埠,在下關濱江設關征稅,名為金陵關。開埠後,各國貿易繁忙,下關街頭處處都有洋人的蹤影,急需在當地建一座西洋式的大飯店。法國人法雷斯看准了這一良機,1914年在下關寶善街路口動工興建,第二年竣工投入營業,起初叫法國公館。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其老板把目光投向國民黨上層人物身上,遂把公館改為揚子飯店。法雷斯病故後,揚子飯店由英國人伯耐登經營。南京解放後,揚子飯店曾一度為南京市人民政府交際處招待所,長江河床試驗站辦公用房,後改為南京市公安局下關區分局所在地。”
“這座建築最為特別的地方就是,以中國最傳統的明城牆青磚構建了一座典型的法式建築,這種混搭讓其與國內的大部分西洋建築迥然有異,40公分長、20公分高寬的明代青磚讓牆體特別厚實,不僅使得整棟建築外觀雄偉異常,也使得內部冬暖夏涼。”周琦告訴記者,“更為可貴的是,建造者還保留了明城牆磚上的所刻文字,中國古代文字所刻的鑄磚者名字在牆體上歷歷可見,與建築物的法式風格相映成趣。”
說到為何會選用明城牆磚,周琦解釋,1910年前後,南京城內大量的明城牆被拆除,到處散落的明城牆磚幾乎可以不花一文就可收走,南京城很多同一時期的建築物都是使用明城牆磚建造。
自去年起,南京市就致力於下關濱江晚清民國建築群的修繕復舊工程,作為重要修繕項目之一的揚子飯店便由周琦規劃設計。
對於此次修繕,周琦教授表示非常重要,目前這座建築經年累月、風吹雨打早已成為危樓,亟待保護性修繕。“這座建築的一磚一瓦都可以說是珍貴文物,為了能夠完整的再現建築的風貌,整個修繕工作將是一塊磚一塊磚的手工修補,保留住原有磚砌的形狀,同時建築將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情況下進行加固。”
整棟建築預計明年修繕完成,而南京下關濱江的25處晚清民國建築均將於近期開工修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