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塊北京來石,一則文保鬧劇
日期:2016/12/14 11:06:2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日前,網友“千重山”在微博上曬出兩塊石頭,自稱是去年在北京旅游時分別從故宮和圓明園弄來的,一時引起廣大網友抨擊。21日,圓明園遺址公園和故宮博物院均表示會進行調查,不過該網友又澄清是在開玩笑。律師建議文物管理方進行核實。(5月22日北京晨報)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聽起來挺腦殘的一件事:在神奇的微博世界,不曬香車美女、只曬兩塊“北京來石”。一塊是灰色的石片,另一塊是類似琉璃瓦的黃色石塊。博主自稱,石片是從圓明園石刻上用手摳下的,黃色石塊則是從故宮九龍壁龍頭上用牙咬下的。據說人家已准備掘地三尺將文物碎片掩埋起來,待滄海桑田後,流轉作後人的傳家寶。哪知道群情激奮後畫風逆轉,博主又跳出來稱故事虛構杜撰、大家勿躁稍安。 把惡心當肉麻、拿違法證膽大的,在概率上也不算稀奇。耐人尋味的細節,倒不在於博主想法或做法是多麼狂放不羁,而是文物部門“均表示會進行調查”。若是地上一塊無關緊要的石子兒,也不需要費心巴力去“調查”;若是重點保護的文物,當有底氣出來說“文保已經‘武裝到牙齒’,無須聽信狂人诳語”。當然,細心核實一下,總是有備無患。但這兩塊“北京來石”,已然是一則活脫脫的文保鬧劇。 從故宮扣點石片兒、從圓明園咬點石塊兒,此事弄得萬千網友義憤填膺。但類似的事兒、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事兒,所見所聞還少嗎?就在前不久,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盯上了國家級文保單位、南京市博物館的朝天宮大成殿,並在這裡舉辦了一場不倫不類的房地產新聞發布會,而開發商卻得意洋洋地標榜,這是“史上‘最南京’”的新聞發布會。當然,此事以該館負責人“停職檢查”告終。但再往前看看,開發商與文保單位之間的“愛恨情仇”,早就九曲十八彎了。被晾曬在鎂光燈下的,叫做“破壞文物”;不知不覺開著推土機前行的,叫做“商業開發”。拿手扣、動牙咬,雖然讓人跳腳,資本對文物的無序踐踏,才真正讓人絕望。 博主在聲明“杜撰”的同時,還不忘傳遞一下正能量——“希望網友可以把這份熱情用於制止現實生活裡的不文明游客。”問題是,若所言非虛,“摳”、“咬”文物,僅僅是不文明行為嗎?目前,自2013年開始啟動的《文物保護法》修訂工作已形成《文物保護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按照立法工作程序進行報審。不久前。國務院還專門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要實施文物平安工程,完善文物防火、防盜、防破壞設施。說千道萬,一個前提是無疑的:游客也好,開發商也罷,損毀文物的行為,情節有輕重、後果有大小,但性質是一樣的——違法行為。 讓道德的歸道德、法律的歸法律,惟其如此,起碼破壞文物之後,當事人是不敢到網上去炫丑的。於此而言,故宮和圓明園固然要調查清楚真相,文保執法部門更要秀秀肌肉,別再讓道德的小喇叭去解決違法的頑疾了。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