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專家團第四次現場把脈上林湖越窯遺址

專家團第四次現場把脈上林湖越窯遺址

日期:2016/12/14 11:03:3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越州有湖,名上林,湖畔有窯,名越窯。越窯青瓷,舉世聞名。而南宋以後,上林湖畔傳承千年的瓷業逐漸凋零,只留下了百多個古窯遺址。

 

  這是中國目前燒造歷史最長、保存最完整的古窯址,向世人展示了越窯崛起、繁盛、衰落的完整歷史,被譽為“露天青瓷博物館”。

 

  今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由泉州牽頭,聯合寧波、南京等城市,全力推進“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史跡”聯合申遺,並確定為2018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項目。這一次,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的上林湖越窯遺址離圓夙夢又邁近了堅實一步。

 

  昨天,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申遺團隊,第四次來到上林湖,采集監測點的數據。

 

  [回顧]

 

  上林湖越窯的申遺之路

 

  從2003年便已起步

 

  上林湖位於慈溪鳴鶴鎮西栲栳山麓,距慈溪市區約10公裡。湖畔群山環抱,山勢平緩,密布著上百座古窯遺址。

 

  “陶瓷界都認定,瓷器的成熟期是從東漢開始,之前的叫原始瓷,只有到了東漢,原始青瓷才完成了向青瓷的過度,而這一重要變化,便是在上林湖等地的越窯完成的。” 慈溪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慈溪市博物館館長厲祖浩說。

 

  慈溪的窯址共有188個,分布在上林湖、古銀錠湖以及杜湖和白洋湖3個區域,其中上林湖窯址最多,有113個。

 

  慈溪對上林湖越窯遺址的保護由來已久。1988年,上林湖越窯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先後兩次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上林湖越窯遺址申遺,始於2003年。

 

  那一年,上林湖越窯遺址作為浙江青瓷窯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虞越窯、龍泉大窯龍泉窯一起,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同年,上林湖越窯遺址作為浙江青瓷越窯和寧波海上絲綢之路兩處的重要組成遺址,被上報到國家文物局,申報列入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2004年,上林湖越窯遺址的申遺工作正式啟動,2006年作為中國古瓷窯遺址的唯一代表跻身於國家文物局重設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一天開始,上林湖越窯正式獲得了申遺的資格。

 

  而2012年,上林湖越窯遺址再次列入更新後的第三次《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連續兩次拿到申遺的入場券,是對上林湖越窯遺址歷史地位、遺產價值的充分肯定。浙江目前只有上林湖和良渚拿到了入場券。

 

  [任務]

 

  申遺不僅要考察遺產本身

 

  還包括周邊的環境要素

 

  申遺辦負責人說,海絲的申遺名單,需要見證海上貿易交流的生產和貿易設施、海上交流所帶來的文化成果,是’海絲’文化遺產主要類型,而上林湖具備以上所有要素。

 

  並且,由於“60%的窯址雖然在水下,但因為是飲用水庫,沒有任何開發,原生態的環境得以保留”,就目前全國古窯址保護來說,上林湖越窯也是做得最好的。

 

  負責人總結最近的工作:任務緊,擔子重。

 

  “以前申遺,前期准備工作的時間很長。杭州做了10多年, 良渚准備了20年,沖刺階段至少也要3到5年。但今年海絲申遺,從准備到沖刺就只有一年時間,明年7月國家文物局考核驗收,8到9月就要接受國際專家現場評估,2018年6月,世界遺產大會就要投票了。”

 

  一年時間,就要面對這麼多專家的考試。那麼,這張考卷,究竟考什麼呢?

 

  負責人說,考核標准,就是《實施世界遺產公約的操作指南》,專家會檢查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要求,一項遺產不僅包括遺產址、遺跡和建築物本身,還包括它周邊的環境等要素。

 

  昨天,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申遺團隊,第四次來到上林湖,采集監測點的數據,除了對每個窯址進行拍照定位,連附近的磚廠、采石場都沒有漏下。

 

  負責人說,根據世界遺產的要求,是要清除可能引起災害和有損景觀的建築雜物,制止可能影響文物古跡安全的生產及社會活動,防止環境污染造成對文物的損傷,營造為公眾服務及保障安全的設施和綠化,是環境治理的主要內容,“一旦遺產區域出現變化或者損害,都是要層層上報,影響大的直接要報給聯合國。”

 

  目前,負責人最擔心的,還是上林湖越窯遺址周邊環境治理工作,比如有70多處建築要拆除,碼頭周圍3.3公裡提升改造等。

 

  [未來]

 

  會重現部分遺址原貌

 

  也會開放真實的考古發掘現場

 

  連獲申遺的入場券,上林湖越窯的未來,究竟如何開展?

 

  負責人說,申遺不是目的,只是一種保護的手段。目前伴隨著申遺工作,上林湖越窯遺址保護區也被劃定了遺產區和緩沖區兩塊區域。

 

  遺產區就是保護的紅線范圍,有8.3平方公裡,而緩沖區 7.12平方公裡,未來成為遺址保護良好、文化內涵豐富、自然環境優美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未來在這裡,市民可以看到唐宋時期作坊遺跡——荷花芯,後司岙,還有宋代的窯址——竹園山,還會復原一個唐宋的龍窯遺址,建立上林湖越窯遺址考古遺存的時空框架,探索青瓷發生、興盛、衰落的過程。

 

  “比如宋代的窯址,看上去是一個兩頭凸起,中間凹陷的區域。這就和當時的燒制習慣有關。燒窯前,會選擇地勢高的地方,因為地勢低的地方潮濕,也不利於燒制。燒制瓷器後,碎片往一邊傾倒;一邊倒滿了再倒向另一側,慢慢地碎片超過了窯址,就形成了如今的樣子。”

 

  除了窯址和大量堆積的文明碎片,負責人說,市民未來還能看到真實的考古發掘現場,一邊考古,一邊供游人參觀。

 

  “這一次的聯合申遺,和去年上林湖的考古規劃能夠批復一樣,機會珍貴。說明上林湖越窯在中國古窯址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 來源:錢江晚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