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富平發現迄今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唐代磚瓦窯群

富平發現迄今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唐代磚瓦窯群

日期:2016/12/15 1:19:0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富平桑園磚瓦窯群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唐代磚瓦窯群。

    富平有5座唐代帝陵,是陝西省分布唐陵最多的縣。尤其是唐中宗李顯的定陵,規模宏大堪稱盛唐帝陵的代表。
    那麼修築它們所需要的大量磚瓦材料是從哪裡來的呢?經過多年的找尋和發掘,陝西的考古工作者在定陵西南側的桑園村附近,發現了一大批唐代磚瓦窯。這也是迄今發現的規模最大、數量最多、保存最好的唐代磚瓦窯群,所生產的建材,據推測應專供定陵等唐代帝陵及陪葬墓使用。
    0.9平方公裡分布495座磚瓦窯
    1995年,因為附近農民取土,意外的發現了這一窯群。緊接著,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首次開展了對桑園村周邊的考古調查和局部發掘工作。根據出土的鸱吻、獸面脊頭瓦等唐代高等級建材,判斷這片窯群應是與唐代帝陵營建相關,屬於官窯性質。到了2012年,經過詳細的考古勘探,在周邊0.9平方公裡的區域內,共發現十三組共計495座唐代磚瓦窯遺址,大多呈兩兩相對式、通過長條形的操作通道連接。
    2013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其中一組窯群進行集中發掘,出土了一批磚、瓦燒成品,以及生坯,陶制工具、陶片、瓷片及銅镞等。由於只是局部試掘,到目前為止,考古工作者還沒有發現相關的作坊遺跡,或許與上世紀70年代平整土地時毀壞有關。所以尋找磚瓦窯作坊設施,也將成為下一步考古工作的重點。
    窯壁上發現古代工匠即興塗鴉
    “當時築窯,首先會開挖一個大通道,然後在通道兩側擴挖出窯室、火膛等,並向後部掏挖出煙囪,這便是《唐會要》中記載的‘穿掘為窯’。”參與本次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助理研究員於春雷告訴記者。
    挖窯挖出的土方,被用來制坯。窯挖好、坯干後,再開始點火燒制。在於春雷看來,這樣一邊挖窯一邊燒制,極大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有意思的是,在個別窯爐窯壁上,考古工作者發現了一些刻劃的文字和紋樣,可識別的文字有“王”、“亳”、“九”、“論”等,這或許是工匠在建窯時留下的即興塗鴉。而他們的隨性之作,卻給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