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以江源村為試點,探索湖北古民居保護新模式

以江源村為試點,探索湖北古民居保護新模式

日期:2016/12/14 11:50:3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湖北地處長江中游,交通便利、九省通衢,獨特的地理位置,使湖北境內的古民居具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根據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統計,全省共有古民居1541處,目前已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200余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1處。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十三五”時期如何保護好這些傳統古民居,使當地居民“記得住鄉愁”成為了文物部門的新課題,也引起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2015年,通山縣江源村居民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王氏老屋進行維修時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王氏老屋位於鹹寧市通山縣洪港鎮江源村,清代建築,占地面積 736平方米, 2014年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六批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省文物局下撥了文物保護專項經費20萬元用於王氏老屋的維修保護工作。2015年8月30日,江源村自發成立了古民居保護管理理事會,得到了全村村民的廣泛支持。他們共同制定了理事會章程,將保護江源村傳統村落和古民居作為該理事會最重要的使命寫入理事會章程,由理事會與古民居產權所有人簽訂協議,將所有古民居納入理事會統一保護管理;確立了會員會費制度、文物保護捐贈制度,短短三個月籌集會費、捐款近10萬元。隨後,在通山縣文物局的指導下,源村正式啟動了王氏老屋的維修工作。
  2015年10月省政協副主席陳天會、省文物局局長黎朝斌赴通山縣對江源村古民居保護工作進行專題調研,對江源村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智出智”,自發建立理事會,積極參與古民居、傳統村落保護的新模式給予了高度評價。陳天會副主席、省文化廳雷文潔廳長還專門作出批示,希望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探索政府引導、居民積極參與、社會力量大力支持的古民居、傳統村落保護新路徑,努力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湖北經驗”,以帶動全省古民居、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
  按照省領導的指示精神,2015年12月29日,湖北省文物局副局長王風竹率省古建築保護中心、武漢理工大學等單位的專家赴通山對江源村古民居、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進行了專題研究、指導,並與江源村村民進行了座談。隨後,省文物局正式確定以江源村為我省古民居保護工作的試點,探索湖北古民居保護新模式,2016年全面啟動江源村王氏老屋的維修保護域規劃編制工作,逐步推進江源村古民居保護與利用工作,與通山縣政府及有關部門共同規劃、打造好江源村傳統村落,使江源村成為全省古民居、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的示范區。(鄂文)

(來源:國家文物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