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 究竟是修繕還是破壞

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 究竟是修繕還是破壞

日期:2016/12/15 1:17: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近日,一條“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700年歷史的國寶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網上引發熱議。這條被譽為“最美野長城”位於遼寧省綏中縣永安堡鄉小河口村。小河口長城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這裡的長城因為遠處深山老林,鮮為人知。近年來,隨著在登山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中口口相傳,小河口長城也因此小有名氣。

  網帖中發布的照片顯示,有一段長城的城牆頂面經過修繕後,被一層灰色物質覆蓋。發布帖子的網友“魏永賢”在帖子中說,“小河口長城被人用砂漿抹平了,原本殘缺的垛口牆等都被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長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那麼事實真的如網友所說的那樣嗎?

  700年野長城遭砂漿抹平,“比破壞還可怕”

  近日,連續15年拍攝“最美野長城”的一位攝影者發現,幾段小河口長城遭砂漿抹平,“原本殘缺的垛口牆等都被抹平,野性十足的長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

  網友直呼這種修繕不如不修,“簡直比破壞還可怕”。

一些長城上原有構件在修繕時被隨意丟棄

  從2001年起,居住在小河口村的劉福生,一直堅持著開展保護長城的工作,也正是他,把小河口長城修繕前後對比的照片提供給了魏永賢。

  說起被抹平的長城,劉福生仍然心疼不已:三歲小孩都知道長城不應該這麼修,哪有是平面的?那不是砂漿,那是水泥、白灰和土,抹了薄薄一層,手指甲那麼厚。叫長城就應該帶垛口,它把垛口都去掉了,去平了。

  更讓劉福生難過的是,在修繕過程中,一些長城上原有的構件甚至被隨意丟棄。

  “現場就在那兒擱著呢,大石頭誰搬得了。實際上,魏永賢發表的那些照片說得比較輕,那都是次要的。長城,它把它所有突出部分都去掉了。那人要把胳膊腿都拿掉了那還叫人嗎?”劉福生說到。

  2015年10月12日,攝影師高錦旭就在小河口長城拍到了兩張長城構件被丟棄在牆下的照片。

文保部門:修繕合法經過審批

  網友質疑,砂漿抹平“最美野長城”的施工方究竟是誰?原汁原味的小河口長城為何會被重新修繕?

  昨日,記者與葫蘆島市文廣局取得聯系,負責文物保護工作的張姓負責人表示,此次綏中當地長城維修工程的申報由省和國家相關部門審批,根據規定,涉及長城修繕工程需國家審核立項後,通過招投標尋找有資質的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修繕。

  記者隨後與綏中縣文物局文物科負責人王建華取得聯系。王建華回應稱,長城是國寶,文物保護部門每年都在加強長城的維護工作,此次修繕長城項目是國家文物局下的批復,從方案的設計、批復、工程監理和竣工驗收,每一步都合理合法。

  回應質疑:網友不懂修繕工藝

  綏中縣文物局相關人士表示,網友提及的“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說法並不准確,此次長城修繕使用的材料並不是砂漿,網友不了解長城修繕的工藝。

  據其透露,此次修繕屬於搶險工程,由於部分地段的長城有險情,游客肆意蹬踏,雨水大的時候順著牆體流下,長城有倒塌的風險,所以需要進行修繕,整個修繕過程合理合法,修繕工藝也沒有問題。

  該人士表示,對於此次修繕,網友看待事件的角度和文物保護的角度不同,修繕長城不能完全為了攝影展示。

  而對於當地文物部門的回應,魏永賢昨晚表示:當時我只是從表面上看是砂漿,我也不太懂在考古方面是什麼特殊材料。我只能從表面看,好像是石灰摻了沙子那樣。

 

  省文化廳:專家將赴實地調查

  實上,合理開發長城一直以來是公眾關注的熱點。

  2006年《長城保護條例》頒布以後,對於維護長城、開發旅游景區有了嚴格規定。根據規定,國家對長城保護實行專家咨詢制度,制定長城保護總體規劃、審批與長城有關的建設工程、決定與長城保護有關的其他重大事項,應當聽取專家意見。

  另外,修繕長城也有具體的規定,條例明確要求,對長城進行修繕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辦理審批手續,由依法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長城段落已經損毀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長城段落因人為原因造成損壞的,其修繕費用由造成損壞的單位或者個人承擔。

  針對“最美野長城”修繕引發的質疑,20日下午,遼寧省文化廳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省文化廳將安排有關人員和專家實地調查相關情況,並詳細了解有關修繕工程的批復情況,以及當時施工是否與批復要求一致,設計和施工環節是否存在問題需進一步調查。

  昨晚,遼寧省文化廳副廳長丁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如何評估長城修繕工程的結果,將取決於專家給出的專業意見:“程序上沒有問題,至於維修取得的效果,那就看專家怎麼定。那只是那段長城中的一小段,(抹平)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不是所有的都能做這麼做的。修的時候效果好不好,我們現在也不知道。不好的話,下一步,咱們就調整呗。”

  “野長城”加速消失,維護資金卻遲遲跟不上

  在一些人看來,長城就是八達嶺、居庸關、山海關等著名的景區,然而它們占整個長城的10%都不到。其余的長城,湮沒在無人問津的地方。這些被稱作“野長城”的長城,在自然和人為的侵襲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董耀會表示,對於所有長城的保護,並不會厚此薄彼:文物系統面對長城整體都是一樣的。民間把沒有建成旅游景區、不需要買票進去的長城就叫野長城,實際上這個稱謂跟文物系統沒關系。

  董耀會還強調,長城的修繕必須要進行,在修繕過程中要堅持最小干預的原則。

  長城的維修和維護都需要資金投入,這恰恰也是當前長城保護的一大短板。董耀會認為,對於資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現在長城的修繕更多都集中在大工程上了,就像小河口這種。其它保護性修繕的地方,比如離小河口很近的一個在山頂上的樓子,這個樓子裂了,其實花很少的錢把它的裂縫處理一下,這個樓子就保護起來了。搞大工程的錢由中央財政出,日常維護的錢由地方政府出。但是,很多長城沿線地方政府都比較困難,歷代長城所在的404個縣裡面,50%以上都是貧困縣。在財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很難拿出這筆長城日常維護的錢,但是日常維護從中央財政又出不來錢。”董耀會說到。

  兩天前,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透露,國家文物局正在組織編制長城的總體規劃,未來將對重點長城段落進行重點維修,同時加強對沒有開放,或者是沒有進行維修的長城,也就是俗稱的“野長城”的管理。此外,要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參與長城的保護工作。

專家:國家應盡快制定修繕長城法規

  對於綏中縣小河口“最美野長城”的情況,董耀會認為此段長城修繕工程做法簡單粗暴,“這樣修復長城,損害了人民感受長城的文化和歷史,割斷了人民與文化遺產對話的渠道,這種行為很荒唐”。

  董耀會指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目前國內缺失對長城進行保護性修繕的相關規定。在缺乏相關法規的情況下,相關部門進行長城的修繕就無標准可依據,建議國家盡快制定修繕長城的法規。

  至於長城修繕的基本原則,董耀會認為,首先要保存長城本體的存量,要保護長城所承載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其次最大限度保證施工質量。

  小河口長城

 

  公開資料顯示,小河口長城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坐落在遼寧綏中縣永安堡鄉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由於雄踞於險峻的山嶺,所以又有“第三八達嶺”之稱。據了解,小河口村是西溝村的一個自然屯,這裡的長城因遠處深山老林,鮮為人知,是原汁原味的野長城,被譽為“最美野長城”。

  網友評論  

  曦城lovey: 下一步准備貼瓷磚了!!!

  張詩航00587: 古建築和文物修復的最大原則不是修舊如舊嗎?

  孔子跳街舞想跳就跳: 以為給長城貼瓷磚這個段子就夠牛了。竟然還有人承包水泥填平長城。

  邊疆一棵小白楊: 這叫修?這是填!!!

  白話榮: 不太懂你們文物界。

  張宇辰: 文物修繕方面的知識我不懂,也許抹砂漿是為了防止野長城進一步風化崩裂。對於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事物,不要上來就進行批判,我覺得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不懂123: 也許是為了保護文化遺產,但是這一抹,就像個平常的路。

  吸血YY: 哎喲喂 好厲害的樣子,這是長城還是盤山道啊!

  白銀TD原油鎳喊單王-黎老師: 這個專家說行,那個專家說不行,以後麻煩說明是哪個專家,不要讓所有專家背黑鍋!

  喀納斯之子: 這應該是為了解決交通擁堵,增加了一條車道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