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莊8大古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日期:2016/12/15 1:20: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日前公布的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河北有32個村落入選,其中1/4位於石家莊市境內。它們是:井陉縣的大梁江村、呂家村、於家村、地都村、梁家村、宋古城村、小龍窩村,鹿泉市的水峪村。
上了“國榜”的莊裡八大古村落究竟有哪些人文景觀值得一看?為此,本報記者探訪後繪出這些古村落地圖。春暖花開季節,您不妨攜親喚友去身臨其境地感受一下。
小龍窩村
特色:二層樓的古四合院
歷史:明代已有文史記載此村
位置:井陉縣天長鎮
簡介:村裡有一棵唐槐、一棵300多歲古槐,目前仍枝繁葉茂,另有一棵百歲烏葉樹。還有200多套保存較完整的民居,其中規模較大的有5套,均為四合院,正房與廂房多為二層,木質樓板,牆壁上神龛雕刻精美。
地都村
特色:隋朝古寺觀音庵
歷史:原屬山西平定縣,1958年劃歸河北井陉縣
位置:井陉縣微水鎮西偏南
簡介:村中古村落保存較完好,古建築有觀音庵,記載可考至隋朝年間,可謂千年古寺。村南城牆嶺上有萬裡長城——地都長城。該村還有保存完好的三座“村門”。舊時到了晚上村門一關,比山西王家大院一點也不遜色。
宋古城村
特色:井陉古瓷窯遺址
位置:井陉西部晉冀交接處,距石家莊市50公裡
簡介:書院、雪花山、龍窩寺、觀音閣、井陉古瓷窯遺址等都是看點。書院建於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現為較大規模古建築群。雪花山因每到春夏之交,山上盡開白花而得名。井陉古瓷窯遺址距今有1400多年歷史,窯群密集,國內罕見。
梁家村
特色:男女老少都會武
歷史:建村已有上百年
位置:井陉縣天長鎮
簡介:村北有座上百年宅院,名為“後府”。人站在“後府”主上房屋頂面朝院中擊掌,便會傳回“吱吱”的清脆鳥鳴聲。
此外,有著600年歷史的鹦垴拳也為當地村民引以為傲。據梁家家譜記載,梁家祖上曾到少林寺學藝三年,融合其他名拳精華後,創立了鹦垴拳。村裡老老少少幾乎都會此拳。
大梁江村
特色:武舉大院堪稱奇觀
歷史:明代有梁氏大族定居於此改名“大梁家”,後又因此地缺水,村民期盼有水滾滾而來,易名“大梁江”,沿用至今。
位置:井陉縣城西南28公裡處
簡介:大梁江村是一座石頭城堡,擁有162座明清古民居,村口有一棵1300歲的唐槐,村裡有石頭街道古戲台武舉大院。武舉大院因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梁氏後裔中武舉而得名,大院有9個四合院式宅院,房屋達100多間,院中有院,樓外有樓。
呂家村
特色:古柏、古槐、古廟、古家譜
歷史:呂氏譜書記載,明嘉靖年間(公元1552年~1566年)就有人在此居住,至今已有500余年歷史。
位置:井陉縣城西南35公裡晉冀交界處
簡介:上萬棵古柏繞村四周,綠化率達60%;村口有一棵近500歲的槐樹,需兩人合抱;正對村口有座關雲長廟,正月十六、五月十三是周邊十鄉八裡的傳統廟會。呂家村每一股都有詳實的家譜,能從中直觀地了解這一家族人口的興衰與發展。
於家村
特色:近千間瓦房,家家上百年
歷史:原名白廟村,建於明成化年間(公元1486年),是明代政治家於謙的後裔。自於謙起,至今已有26代
位置:井陉縣中西部
簡介:於家村的四合院或石牆瓦房,或石券窯洞,或瓦房窯洞混建。院內可謂比比皆“石”——石桌、石凳、石磨、石階、石井、石窖等。
村中古舊房屋基本有兩類,一類是明清時期瓦房,現仍有近千間;另一類是石券窯洞,為當地特有建築。
水峪村
特色:傳唱200年的絲弦
歷史:建村已達數百年
位置:鹿泉市區以南十幾公裡白鹿泉鄉
簡介:水峪村在文人墨客筆下得到“群山蒼翠,嶺峪起伏,泉生山間,四季長流”的贊譽。村裡房屋普遍有百年歷史,最古老一處院落已有近300年歷史,如今依然正常使用。
村民們鐘愛有200多年歷史的劇種——絲弦,年齡大的人大都會唱。歷史上,不少絲弦名角都到水峪村取過“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