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閩西客家文化生成與特質

閩西客家文化生成與特質

日期:2016/12/15 1:07: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客家是漢民族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現分布於中國南方各省以至世界各地,根在中原。現在有人估計,海內外客家人約有1.2億人左右,其中在香港有三分之一的華人是客家人;在台灣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人是客家人。在內地,除閩、贛、粵三省外,湖南、廣西、四川等省都有相當數量的客家人。在海外,東南亞各國、 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也都有很多客家人。


    據客家學有關成果和客家譜諜表明:中古以前,客家先民的主要居住地大約為黃河流域以南,長江流域以北,淮河流域以西,漢水流域以東,即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陝西一帶,由於戰亂和饑馑等原因,才從這片曾被稱為中原的廣大地域不斷往南遷徙,直至形成今日客家的分布。


    客家先民南遷雖在晉前就己開始,但那時畢竟人數不多,真正大規模遷出中原並朝特立的客家族群演進,則在晉朝之後,而且期間盡管零星遷徙者不計其數,但形成移民浪潮者約計有五次。第一次是東晉時期,第二次遷移起於唐末, 第三次起於宋高宗南渡,第四次自明末清初,第五次於清同治年間。這5次大遷移都是因中原百姓不堪戰亂而為之。


    閩西是中國客家文化的發源地,從眾多的珍貴史料和族譜資料顯示,幾乎每地每姓都把最早遷抵閩西的先祖尊為南方始祖,把閩西作為客家先民在文化裡程中告別中原的終點和成為客家人的起點。閩西歷史上是個典型且比較偏僻的山區。據考古發掘與史籍表明,閩西在客家先民未大量流入以前,是一片林蔭深郁、瘴氣彌漫、猛獸肆行的區域,自然環境十分惡劣,居於其中的人類只是少數刀耕火種的畲瑤土著。正因為如此,歷史上中原地區戰亂不斷,甚至唐末黃巢起義軍橫掃中原至華南以東,閩西仍是一處世外桃園,相對比較安寧,因而成為中原移民逃避戰亂,重建家園直至形成客家民系的理想與現實場所。客家先民每次從中原南遷時,都有不少人從中原直抵閩西。


    由於五次客家移民遷離中原之際,正值中原文化經歷過漢唐盛世而達到高度成熟和燦爛輝煌階段,中原燦爛的文化和各中原優秀人才的匯集,在客家先民居住的閩西、贛南、粵西等相對封閉的空間裡生存和發展,其文化的活動表現,決定了其文化是一種除因順應和改造新的環境而須吸納土著文化之長外,更多的還是客觀上促使了對中原文化傳統的固守與承襲。因此,盡管經歷上千數百年的歷史,我們從客家人的飲食、語言、民俗、以及建築中,處處可見中原遺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