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原有一座古建築廟宇被變作西式餐館
日期:2016/12/15 1:30:1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玉皇殿
道教廟宇。在台灣省台中縣沙鹿鎮四平街一二三號。據《台灣寺廟大觀》記載:創建於琉璃瓦清代嘉靖十年 (1805),同治十三年(1874)起開始重修,至民國七年(1918)完成全部建築;左右偏殿分祀玄天上帝及天師爺,兩壁並設日月神龛,上塑日神、月娘及風、雷、雲、雨四神像,樸實典雅;左廂為辦公室,整潔清幽。 在寥陽殿旁邊,陡疊著三十三步石梯,石板整潔光滑,每級都是三米長的整條石嵌砌。古人稱它為“登天梯”,傳說登一步石梯即上一重天。
玉皇大帝姓張名有人,道號自然,上界神王。坐位於東勝神洲八年,南贍部洲八年,西牛賀洲八年,北巨泸洲八年,四八坐了三十二年,白鳥台前補一年,共奉三十三天主,高上玉皇尊,名為三十三天。現在人們信仰的玉皇大帝。
“玉皇殿也淪陷了!”10月9日,崇安寺的廟宇被變作西式餐館,並上傳了玉皇殿正在裝修的照片。由此,一場古建築如何保護與開發的話題又在網上引起熱議。有網友說:作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崇安寺玉皇殿如今俨然成了商鋪,沒有了古建築的風采。昨天,記者前往現場進行了一番探訪。
昨天中午,記者來到位於無錫鬧市的崇安寺景區秦起廣場前面的玉皇殿看到,古老的建築變身為一個咖啡店。走進玉皇殿內,不見古文物的影子,內部的桌椅很是現代,還能聞到濃重的油漆味,據店員介紹,咖啡店開業沒幾天。
咖啡店依托“玉皇殿”的橫匾,直接將“espressomente”的英文招牌掛在牌匾下,殿內頂端換上了時尚的吊頂,殿外地平台上三三兩兩放著桌椅和遮陽傘,休閒味、商業味十足。除了咖啡店外,記者發現,玉皇殿的其他幾個廂房也分別另作他用了,有的成了珠寶店,有的作為旅游接待中心。除了建築的外一塊牌子標記這裡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外,整體上已經感受不到“文物”的氣息。
是無錫早期道教宮觀,梁大同二年(536)始建於邑東鄉膠山,後來荒廢了;大約在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 遷建城中崇安寺左側,易名為洞虛宮。宋時、元明間及萬歷中,琉璃瓦玉皇三度焚毀,三度重建,規模有所增益。到了清鹹豐十年(1860)再遭兵毀,全宮毀廢。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三清、靈宮、火神、雷尊(即瞎子阿炳故居)、長生和祖師六殿。光緒三年(1877)道士秦瑞芳募建玉皇殿,位置在如今的公園路16號。大殿坐北朝南,雄峙高聳;四角各建對稱觀捨,前後兩捨間留出天井;合計建築面積 250平方米。1983年納入城中公園范圍,全面翻修。
據老無錫介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玉皇殿曾一度成為無錫市“少年之家”(少年宮的前身);“文革”期間,“玉皇殿”又成了堆放“破四舊”時被查抄來的物品的倉庫;七十年代,它又成了無錫市“文物商店”的所在地。在崇安寺第一次拆建改造時,舊時的“玉皇殿”也被悄然“移位”,琉璃瓦並長期被商家租用,所幸的是,重建後的“玉皇殿”雖規模不如從前,但風采依舊。1986年7月,無錫市人民政府將玉皇殿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對於網友質疑玉皇殿變身“商鋪”,崇安城投公司黨委書記王飙認為:在對古建築進行商業利用的時候,遵循了文物保護的原則,沒有破壞、影響到文物本身。“咖啡館是借用了玉皇殿這一建築,沒有進行內部裝修,只是布置了一下,而且沒有明火。
崇安城投公司黨委書記王飙告訴記者,崇安寺的改造中一直注重體現其社會效益,一期工程完工後,扶持了皇亭小吃、功德林等老字號名店,尤其是修繕了阿炳紀念館、圖書館鐘樓、玉皇殿,組建了二泉映月藝術團、崇安歷史文獻館、天韻書社等富含文化氣息的載體。崇安寺二期在2009年1月份開始啟動建設,崇安寺二期工程景觀建設充分打響了“書聖”王羲之的文化品牌,與一期打造的“樂聖”阿炳文化品牌交相輝映。
一位文保專家則告訴記者,目前這是一個困局,因為我國的文物保護法只規定對文物古建要“合理利用”,但對於“合理利用”卻沒有具體標准。“對文物琉璃瓦古建的‘合理利用’,本來是文物保護理念的進步,但在實際操作中卻走了樣。”一些專家們認為,為盡快獲得利益,很多地方在建別墅、開餐館及會所,將公共文化資源變成了私人經營場所,留下了諸如明火控制不嚴、電線老化等安全隱患。表示,文物古建變身別墅、餐館,暴露了文物保護與商業開發的矛盾。國家對於文保單位是允許開發利用的,在開發中只要遵循合理利用的原則,做好修繕、保護,適當商業開發是可以的。”王飙認為玉皇殿這種帶有休閒,服務型的開發就屬於一種合理的開發利用。而對於,牌匾下懸掛著英文招牌這一細節,王飙表示,他也將與崇安寺景區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前往現場查看,有必須的話會督促商家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