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西什庫教堂鸱吻專家稱古建築有兩種裝法

西什庫教堂鸱吻專家稱古建築有兩種裝法

日期:2016/12/15 1:20:2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西什庫教堂光緒年間建的碑亭中,龍之第九子鸱吻(chī wěn)在修繕時被裝反了?近日,有市民指出,他看到多個景點的鸱吻都是兩只相對而立,只有西什庫這對很“另類”,兩只相背。建築學專家表示,市民想多了,在古建築中,這兩種形式都存在。

  近日,有市民稱在北京西什庫教堂參觀時,發現教堂旁邊的兩個碑亭上方的鸱吻被裝反了。專家對此表示,教堂鸱吻並沒有裝反,早在20世紀初就是現在的樣子了。

  “怎麼看怎麼別扭。”該市民說,西什庫教堂前有一個光緒時期所建的碑亭,他認為該碑亭的鸱吻被裝反了,並建議維修時予以糾正。他指出,自己在其他景區看到的相關照片中,鸱吻安裝的方向都和西什庫教堂的不一樣。西什庫教堂的兩只鸱吻是背對的,而另兩個景區的兩只鸱吻都是相對的。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西什庫教堂公布的歷史沿革圖中的照片中看到,在1900年左右的照片上,西什庫教堂碑亭上兩只鸱吻是相對的,而現在的鸱吻卻是背對的。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解釋,有專家稱,傳統建築中,在宮殿壇廟這類建築上,兩只鸱吻應是相對的,也就是嘴向內,是避火祛災、化難呈祥的意思,而在城樓、箭樓上會有嘴向外背向的擺放,是守關衛土的意思,因此西什庫教堂這種背對的方式並不合適。

  而北京建築大學建築學教授湯羽揚則對北青報記者表示,西什庫教堂並不存在鸱吻裝反的問題,因為在古建築中這兩種形式都有,這種做法在西什庫教堂拍攝於1909年的照片中就存在了,後來的維修是按照1909年的樣子做的。

  “是按照原來的樣貌進行修復的,沒有重改樣貌。”西什庫教堂主管羅春海說,西什庫教堂建於1703年,1887年經光緒皇帝批准,從中南海蠶池口遷移到現址。最近一次修繕是在1985年,當時許多專家一起參與了修繕工作。

  此外,羅春海說,任何修繕中出現的問題,如果經專家論證確實存在,會在再次修繕時進行調整。

  鸱吻:一般被認為是龍的第九子。喜歡東張西望,經常被安排在建築物的屋脊上,做張口吞脊狀,並有一劍以固定之。鸱吻是建築屋脊上的一種裝飾構件,確切地說它位於建築屋脊的正脊兩端。鸱吻的形狀像四腳蛇剪去了尾巴,這位龍子特別喜歡在險要處東張西望,也喜歡吞火,用它作鎮邪之物以避火。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