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超海宮:氣勢磅礴的古建築

超海宮:氣勢磅礴的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0:54: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超海宮:氣勢磅礴的古建築

  超海宮位於雷州市附城鎮夏岚村東邊,始建於明代,全部為磚、石、木結構古建築,四進三道門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654.9平方米。有山門、拜亭、正殿、後殿、東西庑、三天井庭院等宮捨20余間,據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天妃超海宮管業碑”記載:“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經郡守袁、劉二位將近廟海田、海埠、樁門帶港五條拔入廟作為香燈”。該宮雖經多次修葺,山門拜亭、正殿至今仍然是同治年重修清建築風格,目前主體建築結構完好,文物保護完善。

  超海宮造型宏偉壯觀,氣勢磅礴,工藝精美絕倫。宮前有三面青石欄桿和10多米高的航海燈標旗桿。山門采用“番鬼托梁” 斗拱梁架結構架設,木雕工藝惟妙惟肖。一米多高的風火牆上灰塑有牡丹、梅瓶、八寶、花草、蟲魚等。造形以馬鞍,外檐灰塑花、鳥、蟲、魚,栩栩如生,呼之若出,脊頭博古紋中加以麥穗、牡丹、蝙蝠等飾物,形象生動。風火牆檐高大,既能突出雄偉壯觀,裝飾空間靈活,又能抵御鹹水浸蝕,對梁架防潮、浸襲多功能的保護作用。其建築工藝可與廣州“陳家祠”媲美,古文中有“渡南宮、渡北閣”的贊譽,形容超海宮整體看上去“南宮北閣”的超凡建築氣派(“渡”即“雷州南渡河”)。

  超海宮內“番鬼托梁”木雕,堪稱一絕,價值十分珍貴。還有明清碑刻多通,明代雕工精美的大理石香爐一件,清代五祀五件,清代至民國楹聯、木匾多塊。是東洋沿海“五海廟”系列之一,對於研究沿海漁民民俗文化、媽祖文化及民族遷徙史具有十分重要價值。 1950年解放海南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十二兵團某部駐軍超海宮,組織民工進行渡海作戰訓練並在此誓師出征。珠影曾多次在此拍攝《血海深仇》、《廟前起義》、《陳瑸放犯》等影片外景。2008年該宮被列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最近入選省文物保護單位。

吵海宮
超海宮山門、拜亭及正殿一角

超海宮
宮門

超海宮
光緒年“天監厥德”木匾

超海宮
山門的石柱和木梁

超海宮
院內一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