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梅縣祥雲宮:千年古鎮的人文地標
日期:2016/12/15 22:01:12   編輯:古代建築
廣東新聞網6月24日電 題:廣東梅縣祥雲宮:千年古鎮的人文地標 作者 楊草原 周濤 蔡欣欣 位於廣東梅縣松口古鎮洋坑村的祥雲宮是當地人供奉“梅溪公王”的廟宇,歷經450多年依然香火不斷。為配合廣東梅州文化旅游特色區的建設,祥雲宮將擴建一個占地200平方米的觀音殿,得到周邊民眾及眾鄉賢大力支持。 近日,記者專程前往祥雲宮探訪,恰逢祥雲宮觀音殿擴建奠基儀式,廟宇門前彩旗飄揚,來自各地的鄉賢都踴躍前往參與,紛紛捐出善款支持擴建。 祥雲宮建在洋坑村村口處,據專家考證,此廟為明萬歷舉人江昭半、吳愚始建於明代嘉靖至萬歷期間,距今已有450多年歷史。現存祥雲宮是於清嘉慶二年由合鄉集資重建,系單層單進平房,中間是正殿,右設觀音殿,左為齋堂,正殿供奉“梅溪公王”和“三寶”,占地面積為200多平方米。正殿門樓上鑲嵌的青石上刻“祥雲宮”三個字,端莊大氣,為裡人李赤元敬題。 籌建祥雲宮的吳愚、江昭半,是明太子朱慈琅的老師李二何的同鄉前輩,也是明嘉靖秀才。他們熟知經史詩文天文地理,看洋坑村村口具有“神蛙望月”的好地形,即籌資修建廟宇塑梅溪公王像與鄉人共祀。從此,前來朝拜之人絡繹不絕,香火鼎盛。後來,吳愚、江紹半高中舉人,為官多有建樹。而後,每逢節日,眾人更是蜂擁而至,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祥雲宮右側的一顆榕樹蒼勁挺拔與該廟相得益彰,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據當地老者介紹,古榕為李二何親手所植。據說,李二何為得梅溪公王庇佑,在祥雲宮旁植下此榕,祈求福祿皆得,仕途坦蕩。直至後來,李二何攜帶明太子返鄉,為反清復明招兵買馬時,他依然常到祥雲宮祈求一切平安。如今,祥雲宮仍是附近村民常年敬拜的聖地。 “祥雲宮歷經450多年光景,俨然成為了當地的人文地標之一,松口鄉賢余國春、李華揚、楊秀蘭等眾多熱心人士為保護這一文物古跡,先後捐資修繕,供奉梅溪公王。”廣東梅州市文物鑒賞收藏協會主席羅雄說。 據祥雲宮現在的住持釋仕金介紹,祥雲宮供奉的梅溪公王又稱梅溪聖王,為秦末將領梅鋗。梅鋗因保家衛國,征討南越時戰死沙場,被後人記住,並供奉為梅溪公王。在梅州客家人心目中梅溪公王地位崇高,他是福祿神明,是鄉間村民的守護神。在文獻記述和民間傳說中均有不少關於‘公王顯靈降雨’和‘扛公王出巡’、‘接公王’的傳說。 “1949年前,每逢八月初三都會有“抬公王出巡”的習俗,解放後逐漸消失。但人們依然前往祭拜,祈求流年順利,家人平安。每逢過年,都有不少來自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鄉賢及華僑前來參觀、朝拜。”釋仕金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