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探訪哈爾濱兩座最牛古建築

探訪哈爾濱兩座最牛古建築

日期:2016/12/15 1:20:2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黑龍江第一府邸——豐紳將軍府

  豐紳是清末黑龍江將軍,滿族人,姓烏扎拉氏,其後代冠漢字姓吳,所以當地居民把他的舊宅稱作“吳將軍府”或“吳大帥府”。這座占地約16000平方米的府邸無論是面積還是建築風格在黑龍江省都屬罕見。

  “將軍府”位於雙城市體育場東側的雜亂民居建築群中,是一個面南背北、“三進深”建築格局的院落,分三堂四廂。原來的將軍府四周是一人多高的圍牆,圍牆寬86米,長212米,整個府邸占地約16000平方米。如今,所有的圍牆都已不見蹤影,被一些偏廈小房所取代,而原將軍府的建築也僅存九棟。

  “將軍府”的大門原來在院落的正南方,是兩扇釘滿金色門釘的紅色大門,據介紹在清朝只有封疆大吏和皇親貴族才有資格用紅色大門,一般的官員只能用黑色大門。現如今,圍牆和大門早已不知所蹤,取而代之的是一排臨街的平房商服,當年所遺留下的一排青磚門房也被這些平房所湮沒。

  繞過原大門的所在地,就進入了“將軍府”的第一進——夫人的住所也就是東跨院。在東跨院中還保留著當年的一個正房和兩個廂房。由於是家眷居住的地方,所以建築的外牆體和內屋都顯得很人性化,磚花采用蓮荷、石榴、麒麟等圖案。一百多年過去了,房子主體沒有出現歪斜、下沉。

 

將軍府一角
  院落的中部是豐紳將軍書房和辦公居住場所,正堂為五開間,面積有240平方米。原來家眷的居住地與豐紳將軍辦公場所之間有青磚牆相隔,所以家眷要到位於院落中部的豐紳將軍辦公的正堂需要從馬棚和伙食房的院落繞行。然而今天,兩進之間的所有空地都蓋滿了偏廈。中間只留下僅夠兩人並排行走的小道。如果說,家眷的住所很人性化,那豐紳將軍辦公的地方就顯得十分威嚴了。在正堂、廂房的山牆部位,至今仍保存著青磚镂空的“腰花”,圖案以牡丹花為主,象征著富貴。在山牆的外體還可以看到與青磚渾然一體、直徑約50厘米左右的木頭柱子。進入正堂,可以發現房體高達6米左右,房內還保留著當年的紅木雕花門。據了解,在豐紳將軍辦公院落原來的東牆上還有一個供官員出入的門,大概取紫氣東來之意。

  院落的後部是後花園,據當地人介紹,當時園中富麗堂皇、美輪美奂,而今原來栽種在園中的梅蘭竹菊已被雜草枯樹所取代……

  豐紳將軍府是典型的東北滿族四合院,按照當時的官階制度,建造這種朝廷命官的府邸,需由皇宮主管建築的官員參與設計、建設。從整個建築的風格看,吸取了中式建築的精華,大到房梁、檩椽,小到門、窗、柵欄,所有木制品,都是鑿卯咬合,沒用一根鐵釘。一百多年過去了,將軍府所有的房子主體沒有出現歪斜、變形、下沉。

道台府
  道台府——哈爾濱城市開埠的見證

  哈爾濱關道也叫濱江關道衙門,俗稱道台府。是中國封建王朝建立的最後一個傳統式衙門,初期它職能非常小僅限鐵路交涉事宜和督征關稅,沒有具體的管轄地域。後期,改為“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備道”,管轄四府、一廳、兩縣,開始成為清政府最北方的一個權利中心,掌管哈爾濱及周邊府、縣的政治設施、財政運作等事宜。第一任道員是杜學瀛,據有關資料記載杜學瀛之後還有薩蔭圖。其後有施肇基、於驷興、郭宗熙、李家鳌等清政府道員,他們先後在這裡辦公。濱江道署位於現在的哈爾濱道外區北十八道街和北十九道街之間。建成於1907年農歷8月12日,耗資30萬貫。

 

道台府
  哈爾濱關道是中國傳統式建築於北方地方建築的混合體,他規模龐大,氣勢巍然,占地面積兩萬八千余平方米,遵循封建禮儀,呈對稱布局,左文右武,前衙後寢。他南北軸線長七十丈,東西寬四十五丈。中軸線上由外至內依次為照壁、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宅門、三堂;東側線上有衙神廟、書房、廚房、戈什房、雜項人房。西側線上有冰窖、督捕廳、洪善驿、會華官廳、會洋官廳。院牆內有車棚、馬廄、茶房、糧倉等。整個建築群體錯落有致,結構合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