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笏園古建築與濰坊歷史文化的傳承
日期:2016/12/14 11:05:2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曾說過:“建築是有生命的,它雖然是凝固的,可在它上面蘊含著人文思想。”建築是歷史的紀念碑,從某種意義上講,中國的傳統建築就是一部凝固的史書,它集中國傳統的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倫理觀念、科學技術等為一體。更確切地說,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和歷史的印跡在傳統建築中得到了充分的運用。
十笏園坐落於濰城區胡家牌坊街四十九號,原是明嘉靖年間刑部郎中胡邦佐的故宅,後幾經易守,被清代濰縣富紳丁善寶購得,改建為私人花園,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1988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國江北地區民居當中保存最為完整,也是唯一一處蘇州式園林。十笏園在解放初期,曾作為老濰縣政府辦公地點,後是濰坊博物館所在地,2007年十笏園博物館以其全新姿態,最真實的風格得以重新展示,為這座名園增添了新的內涵,展示著清末濰縣四大家族之一,丁氏世家的點點滴滴,還原了歷史的舊貌。十笏園作為私家園林,也因她在不同歷史階段的重要地位而得以保留,因建築風格獨特而揚名,它是南北建園風格的融合,是明清濰縣私家園林中的精品,是濰坊的名片、更是中國名園中的奇葩。我國著名園林建築專家陳從周先生曾贊譽:“北國小園,能繞水石之勝者以此為最”。潘谷西教授也題寫“魯東明珠”四個大字。
十笏園古建築是濰坊歷史文化的見證與代表。十笏園古建築以其為中心,形成十笏園古建築群,古建群直觀形象反映濰坊一帶從古到今,特別是明、清時期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風情和建築風格,展示濰坊作為千年古城和歷史文化名城的風貌,對研究這段歷史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十笏園借鑒了南方園林建築的特點,園內假山、瀑布、池塘、曲橋、亭榭等巧妙地結合,融南北園林建築風格於一體,符合當時北方人民對南方園林向往的歷史特點,讓北方人以更直接的形式看到了南方的建築文化,形成濰坊歷史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在其不足二千平方米的園林中嵌有揚州八怪鄭板橋、金農、陳介祺、狀元曹鴻勳、王壽彭等人的書畫題刻,從古到今更是文人墨客雲集之所。小小的園林與歷史、自然環境、人文完美結合,強調了建築與大的歷史、地理環境相融合、相滲透,使建築從這塊特有的土地中生長、呼吸,把歷史文化融匯於我們城市建設之中,傳承了歷史文脈,感悟時代變遷。
十笏園的建築文化是濰坊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應當通過十笏園古建築的形象來展示我們的文化底蘊,讓十笏園的古建築更有效地傳承和發展濰坊的歷史文化,發揮應有的社會作用。來源:濰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