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福建霞浦·大京古城

福建霞浦·大京古城

日期:2016/12/14 10:21: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霞浦是福建省海岸線最長的一個縣,又是全省在歷史上建築城堡最多的縣份之一,現存古堡遺址明代的衛、所、堡便有28處,據載大京城堡建於洪武20年(公元1387年),保存最完好,是現今全國最長的鄉村古城堡,1991年被列為福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城堡城門前兩棵古榕,猶如守門的將士,上寫的“千戶福寧”標志著明洪武年間江夏侯周德興奉建“福寧衛大金守御千戶所”(大京原名南金,後稱大金)。

  霞浦那時稱福寧府,歷史上系海防巡檢司所在地,名列福建12千戶所之首,雄踞閩東。城門前的6塊石碑中,留下建城的史料記載。以石頭壘成高達6至9米的城牆和城碟,大都完好。從拱門入城,正中一條石鋪路兩旁是店鋪,街道和小巷接連,街內有4個亭子,它們分別為天地亭、迎恩亭、巷裡亭、倉口亭。亭頂形成八卦。城中挖井,處處可供居民飲用,城內可居6千多人,城堡之大,把一座山都圍在城內,並存有古宮廟。四面有36道門坎。

  古堡南門稱為“南金門”,這是有個拾金不昧的故事傳說:南門城內有一家小客店,住過赴京考試的士人,走後店主發現他丟下兩大錠金子,連忙趕十裡路奉還。客謝道:得金不取,必非常人,異日聲價當比“南金”,後這位旅客高中。後人因取其名為“南金”。

  大京古城堡內,不僅住著不貪財的義士,而且是抗擊倭寇的勇士。據《霞浦縣志大事記載》:明初屢遭倭寇騷擾,焚劫村落。命江夏侯周德興抽丁為沿海戌兵,取萬伍千人,移置衛所於要害處,築城數十;又於外洋設立烽門、南日山、浯嶼水寨。《福寧志》也記載:樓橹之巍巍,旌旄之閃閃,真是以寒賊膽。“鞏福寧之藩屏,執全閩之咽喉。”可見當時這裡不但是閩東的抗擊日本海盜的要塞,而且是八閩大地的抗倭要地,其軍威足使寇賊心驚膽顫,顯示出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

  如今當地人都會滔滔不絕地向你訴說當時壯烈戰斗的情景:那時被海盜燒毀60多座民房,還在山上架起機槍,青年勇敢沖上去,一批倒下去,一批又沖上前,終於驅趕掉海寇,打得他們抱頭鼠竄。霞浦當地民眾,至今念念不忘抗倭英雄戚繼光和他所帶領的義烏兵。縣志載:“明嘉靖四十一年七月二十一日戚繼光率軍乘船從溫州出發,二十五抵達平陽(今浙江平陽),從平陽繞小路入閩,八月初一到達福寧州(霞浦)”。戚繼光麾下的3千義烏兵,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勇敢作戰,屢建奇功,氣鎮倭氛,威震四海。傳說當時義烏兵個個背掛義烏城隍的符袋出征,抱著犧牲就義、誓死保家衛國的決心。這不僅是道教活動場所,又是戚繼光平寇駐軍處所的歷史文物保護單位,成為向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思想宣傳的活動陣地。

  霞浦古城堡住的是老百姓,屯兵是為防御外來侵略者而築的,它是抗擊異族入侵的堅強堡壘,放射出民族莊嚴威武的光芒。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