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達人課堂】巧借水面拍出不一樣的古建築

【達人課堂】巧借水面拍出不一樣的古建築

日期:2016/12/14 11:52:18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拍攝中,“水”一直是攝影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因為平靜的水面能夠倒映出主體,而流動的水面又能讓靜止的畫面增添動感,在拍攝中,“水”往往成為借用的重要元素之一,古建築的拍攝當然也不例外。本期課堂由網易數碼攝影大賽獲獎作者尼采為大家講解,如何巧借水面拍出不一樣的古建築。古建築的修築往往暗合五行陰陽,風水之說。所以木質結構的古建築周邊常常會有河流湖泊相伴,一來暗合“背山面水”的好風水,二來便於生活取水、防止火災等危害。這就給了我們借用水面拍攝古建築的機會。

 

一、利用倒影烘托主體

    無風之時,水面平靜如鏡。這時的倒影往往非常清晰,能夠和古建築相映成趣。拍攝之時,可以不必拘泥於三分構圖法,大膽的把水平線放在正中間,這樣主體和倒影形成對稱性,畫面不僅顯得平衡,也能形成獨特的視覺感受。如果水面總有微風相伴,我們也可以采用慢門拍攝手法,延長曝光時間,讓水面在長時間曝光下呈現鏡面效果。
 

二、只拍倒影反映主題

    有時候,倒影中的畫面具有獨特的魅力。只拍攝倒影,往往形成朦胧的美感,形成類似水墨畫、水粉畫般的獨特視覺效果。

     徽派古建築,該建築多在南方見到。而南方常常被人稱為“水鄉”。有了“水鄉”的主題後,於是直接拍攝倒影,水面的微波讓畫面朦朦胧胧,似乎將人帶進了夢裡水鄉,而畫面中經過的穿旗袍的女子不僅和古建築相互呼應,更加重了“水鄉”的氣氛。

三、等待畫面中的點睛之物

    說話寫文章,往往需要用關鍵性、精辟的一兩句話點明主旨。拍攝也不例外,只不過這裡的點睛之物是根據畫面決定的。倒影和主體之間構成的畫面,往往會讓人感覺平靜,而沖破這種平靜,就需要“突然”闖入畫面的“物體”,這樣就能讓畫面“活”起來。片中背景為陳妃水冢。煙雨朦胧的環境為陳妃水冢平添了幾分蕭瑟和孤寂。而如果只拍這樣的畫面,似乎難以反映陳妃客死異鄉的故事,在等待一會後,闖入的飛鳥起到了“點睛”之用。客死異鄉的陳妃似乎幻化作飛鳥,游離此間、不願離去。該片拍攝於清晨,山中的霧氣升騰、平靜的湖面倒映著小橋,一幅水鄉古鎮的景致映入眼底。恰逢早晨的小朋友途經小橋,在等待走入最佳位置後按下快門,一幅“回鄉”則完成了。

 

最後需要注意的是,借用水面拍攝之時,由於水面的反光會影響呈現的倒影,所以拍攝之時,往往需要在鏡頭前加裝偏振鏡(CPL)消除反光。

 

來源:網易數碼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