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公車上書”發生地 龔自珍故居啟動騰退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

“公車上書”發生地 龔自珍故居啟動騰退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

日期:2016/12/14 21:29:3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來自“西城區2015年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年會”上的消息,著名的楊椒山祠、沈家本故居、太原會館、東莞會館、龔自珍故居等5個市區級文保單位目前正在騰退中,明年啟動修繕。
  這5處文保單位都位於宣武門西側,早已淪為民居,楊椒山祠還一度成為菜市場,因其為高大的祠堂建築,嵌有文保單位的漢白玉銘牌,卻常年被白菜蘿卜“包圍”,多次引輿論關注。楊椒山是明朝重臣,因彈劾嚴嵩而遇害,有“北京城隍爺”即“北京保護神”的美譽。楊椒山故居即楊椒山祠距今有500年歷史,是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1895年,康有為率梁啟超等數千舉人在此聚會,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史稱“公車上書”。
  西城區表示,5處文保院落所在的“宣西北”區域正在進行棚戶區改造,借助棚改的政策和契機,騰退這5處文保院落,涉及居民278戶。與以前的房地產開發帶動文物保護不同,這次文物解危是先按照棚改政策予以騰退,然後由政府“回購”這5處院落,“把合理的成本還給企業,保證文物的控制權和使用權在政府手裡。”西城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5處文物院落修繕後如何使用,有關部門表示正在研討中,目前可以確定的是,“文物的使用必須與歷史文化有淵源,可以接續歷史,傳承文化。而且一定要讓市民進得去、有得看。”比如,沈家本是我國著名法學家、新法家代表人物,主持制定《大清民律》等一系列法典,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曾請他出任司法總長,老人托疾不出。“因此,沈家本故居修繕後的再利用一定跟‘法’有關,比如展示宣傳法制文化。”西城區有關負責人表示,而“楊椒山祠有可能打造成現代書院。”
  據有關人員介紹,“過去的文物是騰退完了再想怎麼利用,而且是誰出錢開發修繕,就把文物的使用權交給他,而企業總是惦記著平衡經濟效益,不利於文物保護。目前,西城區正探索一種新的模式,即先想明白了文物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底線,然後再去騰退,實現文物的活化使用。”
  ■新聞進展
  宣西北已騰退80個院落
  宣西北棚改項目位於舊城保護風貌協調區內,東至宣武門外大街,西至順河三巷、下斜街,南至儲庫營胡同、校場大六條,北至宣武門西大街南側平房區,涉及2287戶,261個院落,歷史上該地區會館林立。目前,第一階段騰退已完成,涉及80個整體院落,居民300余戶。近期又有約130戶完成簽約。5個文保院落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完成修繕,作為公共文化設施對市民開放。
  除5個文保單位外,區域內的其他居民自願騰退,政府提供位於新宮附近的“合順家園”為定向安置房。難離故土的百姓也可以選擇從5個文保院內搬出來,平移到附近其他院落居住。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