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內蒙古頒布加強境內長城保護工作意見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內蒙古頒布加強境內長城保護工作意見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日期:2016/12/14 21:29:2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領導關於加強長城保護的重要批示和長城保護的重要講話精神,嚴格執行《長城保護條例》,秉持正確保護理念,編制長城保護規劃,實施長城保護工程,建立較為完善的長城保護管理機制,切實做好自治區境內的長城保護工作,近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向全區頒布了《加強自治區境內長城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包括指導思想、基本思路、目標任務、具體措施、保障措施等5個方面。
  《意見》在目標任務方面,提出了要通過5年的努力,在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長城保護管理制度,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保護體系,長城保護法制建設得到加強,保護狀況明顯改善,歷代長城均得到全面有效的保護的總體目標任務。
  在具體措施中,提出了5項措施。一、編制長城保護規劃,積極落實國家關於長城保護的有關要求,將境內長城保護納入自治區“十三五”規劃中。2016年完成《內蒙古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十三五”期間完成12個盟市重點區段長城保護規劃編制工作;二、開展搶救性保護工程。將面臨嚴重自然災害威脅的戰國長城、秦漢長城、金界壕、明長城等重點段落,以及位於重要交通路線、重大工程選址建設區域的長城節點,分期、分批開展搶救性保護工程,3至5年內基本排除嚴重威脅長城的隱患;三、實施重點段落保護維修工程;四、實施常態化巡護管理;五、加強長城保護管理及研究利用工作。深入研究長城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探索不同材質長城遺存的保護管理辦法。
  在保障措施方面,提出了6項要求。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管理職責。各地區要加強對長城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文化、文物部門要把長城保護工作作為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自治區文化廳設立長城保護管理機構,指導全區長城保護、管理、協調等工作。建立從盟市、旗縣(市、區)到蘇木鄉鎮、嘎查村的長城保護管理體系和保護員制度,實行屬地管理並落實領導責任,將長城保護工作納入各級領導干部考核指標體系。長城沿線各盟市、旗縣(市、區)要設立專門的長城保護管理機構,建立長城員保護隊伍,確保長城全線實現保護巡查全覆蓋;二、完善法制保障,加大執法力度;三、加大長城保護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機制。各地區要將長城保護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自治區財政設立長城保護專項資金。長城沿線各盟市、旗縣(市、區)要安排適當數額的專項資金。建立長城保護多元投入機制,設立長城保護基金,加強引導,鼓勵個人、企業和社會團體參與長城保護工作;四、廣泛動員部署,形成保護合力。加強文化、文物、公安、旅游等相關部門的協調聯動,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加快建立人防和技防相結合、專業隊伍和業余隊伍相結合的長城安全保護機制,全面建立並落實長城保護員制度;五、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全社會保護長城的良好氛圍;六、發揮長城獨特作用,提升保護利用水平。將長城保護與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和自治區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認真處理好長城保護和利用的關系,統籌協調好長城保護與文物利用、城鄉建設、旅游發展、民生改善的關系。
  日前,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廳、文物局要求全區各級文化、文物部門,認真學習、宣傳、貫徹《意見》,做好長城保護、維修、巡查、宣傳等各項工作,並在基層長城文物保護區大力推廣、落實。
  內蒙古是長城分布最重要的省(區、市)之一,全區調查的長城總長度達7000多公裡,包括11個歷史時期,分布於12個盟市的76個旗縣(市、區),具有長度最長、時代最多、分布廣泛等特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