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台兩地專家完成閩安古鎮文化調查
日期:2016/12/14 9:48:33   編輯:古代建築史福州3月8日電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年會上獲悉,榕台兩地專家聯手完成閩安古鎮文化調查,挖掘整理了當年濃縮榕台悠久歷史關系的人文資料,將為即將啟動的“全面保護閩安古鎮工程”打下重要基礎。
閩安古鎮,位於福州市馬尾區亭江鎮,歷史上曾是福建最早與台灣對渡的古渡口之一,也是保衛台灣重要軍事力量——閩安水師協的駐扎之地。閩安水師協官兵不但參加了清朝統一台灣之戰,還參與了台灣歷史上抗擊外侮、平定內亂的重要戰爭,並在開發和建設台灣中立下功勳。至今亭江鎮還保留閩安水師協台衙門、戍台將士義冢、戍台將士捐俸所建的天後宮等大量凝結兩岸深厚“五緣”的古建築,當地老住戶多為戍台將士後人,性格豪邁、剛強。
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集合榕台兩地專家學者,調查了閩安古鎮現保留的涉台文物古跡,並展開入戶調查。兩岸學者還分別在台灣與福建圍繞閩安古鎮進行史料收集。下一步將對新發現的史實,進行聯合多方研究。
記者還從會上獲悉,由閩江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趙麟斌主編的《閩文化研究學術論叢》正式出版,《閩文化研究學術論叢》共兩卷,卷一為《閩文化的前史今聲》,卷二為《閩文化的人文解讀》。兩卷共百萬字,內容涉及閩文化中的方言研究、民俗研究、宗教研究、文學研究、閩台文化交流研究、服飾文化研究、戲曲藝術研究、歷史名人研究等多個方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一批著名學者給予《閩文化研究學術論叢》較高評價。北京師大著名教授潘國琪在序言中說:“《閩文化研究學術論叢》牢牢扭住文化這根臍帶,探究閩文化的豐富內涵,既朝縱深掘進,又往橫向拓展,在繼承和吸取中創新,為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軟實力,其現實意義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