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咬文嚼字:考古發掘與考古挖掘

咬文嚼字:考古發掘與考古挖掘

日期:2016/12/15 0:29:44      編輯:古代建築史

現下媒體把“考古發掘”說成“考古挖掘”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常跟記者們說,你們把“考古發掘”說成“考古挖掘”是說外行話,對於你們來說也應該是沒面子的事。可記者們卻不這麼認為,他們說,考古是從土裡面挖東西,不就是挖掘嘛,發掘只不過是說得文一點罷了。


現代漢語中,“挖掘”與“發掘”是近義詞,但詞義上有區別。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挖”字:用工具或手從物體的表面向裡用力,取出其一部分或其中包藏的東西:~坑、~洞、~土、~個槽兒。“發”字的第三個義項:揭露;打開:~現、揭~、~掘。“發掘”有揭露、打開的意思。


“挖掘”與“發掘”,在語用上也有區別。在考古學界,大家習慣使用“發掘”,不僅因為這個詞有挖掘這層意思,而且還有揭露這層意思。一般考古報告在敘述考古發掘時說,揭露出房址多少、灰坑多少、墓葬多少,“發掘”和“揭露”常常並用。“考古發掘”,是考古學科用來表述以考古手段揭露古代遺址、墓葬的專業術語,考古報告、考古論文、考古雜志、考古學詞典等考古學文獻,從來不用“考古挖掘”。更為重要的是,“考古發掘”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規定的詞匯。

 

大眾傳媒是公眾了解考古學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一般公眾往往通過各種媒體獲得考古信息和考古知識。因此,只有媒體記者正確運用了考古學術語,才能夠保證媒體向公眾傳遞的考古信息、知識是准確、規范的。實踐表明,不斷向常與考古單位打交道的媒體記者灌輸考古學常識、術語是非常必要的。天津有個小報記者喜歡報考古新發現,但她總愛把“考古發掘”寫成“考古挖掘”,跟她說了不知多少遍,就是不注意。後來一位考古發掘領隊跟她說,如果你再寫成“考古挖掘”就不要來采訪了。這招很靈,她後來寫的10篇報道裡,涉及考古活動的“發掘”一詞使用了68次, “挖掘”一詞使用了1次,而且只是用在“文化內涵”的語境。

 

(文章來源:《今晚報》2013年3月3日)

  1. 上一頁:
  2. 下一頁:
※相關文章
    没有相关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