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紅燈籠,點亮中國最美夜色!

紅燈籠,點亮中國最美夜色!

日期:2016/12/15 0:22:20      編輯:古代建築史

 
 
 
 
 
 
 
 
 
 
 
紅紅的燈籠,是年上開出的花兒。紅色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喜愛的顏色,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節日掛燈籠,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祥和與富貴。
 
 
 
 
 
 
 
 
 
 

 

 
 
 
 
 
 
 
 
 
 
過年掛燈籠是民間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的春節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春節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紅燈籠的由來
 

關於打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捨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

 

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紅燈籠的寓意
 
燈籠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藝品,至今仍在中華大地流傳著。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扮演著不看我替代的較色,它象征著合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征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所以人人都喜歡。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歷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征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征。經過歷代燈彩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

 

 
 
燈籠,乃是古時燈具的一種,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
 
 
 
 
 
 
 
 
 
 



 
 
 
 
 
 
 
 
 
 
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為了慶祝國泰民安,才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征著“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的風氣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來源:微信號畫說山西)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