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蘇州花街柳巷勾欄處 探秘名噪一時的紅燈區

蘇州花街柳巷勾欄處 探秘名噪一時的紅燈區

日期:2016/12/14 10:27: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花街、柳巷、勾欄巷,光聽這些名字就知道以前是玩什麼的,皆舊時官紳權勢人物冶游之區也。歲月變遷,昔日的銷金窟,今日已成古城中的民居一隅。

    如今的花街柳巷絲毫不聞脂粉氣息,難得的在鬧市區中心如此的安靜。喧囂的養育巷,使徒堂裡唱詩班的歌聲猶在耳邊萦繞,拐入柳巷,一下子靜了許多。


曾經的繁華不在

    每次走進大石頭巷,總有些說不清的敬畏感,抑或是公門捕快所在地?之所以叫大石頭巷,據說是一塊大的隕石落於此。

    巷內有一家青年旅捨,名就叫“浮生四季”,這屋子原先就是沈三白曾經和芸娘生活的地方吧。那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的背包羁旅族那聽到芸娘親切的問候嗎?


浮生六記之浮雕 

    從三山街走進幽蘭巷。所謂幽蘭巷,就是以前的“勾欄巷”雅稱。這個類似於在清代乾隆時候,蘇州來了次地名的去俗入雅化運動,橫掃過一切被認為粗俗的街巷名稱,在意識形態上將之拔高。


老門坊

    即把老百姓平日裡口頭上叫習慣的通俗地名,全部改成比較文雅帶有詩意的諧音地名,隨便舉幾個例子:羊肉巷——養育巷;陳麻皮巷——乘馬坡巷;油抹布巷——游墨圃巷;牛屎弄——由斯弄;狗肉巷——鉤玉巷……

    不過這就是勾欄處,到了民國時期,還是出了不少名人的,居民素質層次比較高,有醫學博士、有名律師;有設計鐵路的,有大學教授。

    大多是獨門獨戶,濃綠的爬山虎攀滿了院牆,黑漆木門終年緊閉,難窺其宅內之深淺。即使在白天,小街也寂靜得渺無聲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