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馬遺址發掘結束 為先商發祥於石家莊再添佐證
日期:2016/12/15 15:11:44   編輯:古代建築 ■贊皇南馬村大規模先商遺址距今3500或3600年到4000年間
■大量出土的陶器、骨器為印證商祖先起源於石家莊地區再添新證據
■出土器物增加了更多的裝飾花紋,很多都進行了磨光處理
近日,贊皇南馬村大規模先商遺址初步完成田野考古發掘工作。
有關專家稱,大量出土的陶器、骨器為印證商祖先起源於石家莊地區再添新證據。
■贊皇先商遺址灰坑發掘現場
■遺址內出土的陶制角器
■骨簪
■鬲
■甕 攝/王勇博
現場
發掘區內出土萬余件遺物
昨日,記者驅車至贊皇南馬村,只見位於村東的南水北調工地附近呈南北向整齊排列著兩列考古探方。負責本次考古的領隊、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徐海峰透露,“今年4月起省文研所、石家莊市文物局等組成的考古隊進駐這裡,發掘了2000平方米,共80個探方,目前田野考古基本結束,正在進行資料整理。根據出土器物判斷,這一帶是距今3500或3600年到4000年間的先商遺址。”
記者發現很多探方內有圓形或不規則長方形的坑。“這些是先商時期的地穴,初步推斷人們在這裡儲藏物品,也可能有人類居住過,當時有的人們還生活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徐海峰說,“據不完全統計,這次發掘出土的陶片有上萬件,目前復原了30多件陶器,還出土了石鏟、石鐮、骨錐、骨簪等小型器物200多件。”
發掘
還原陶器再現“遷徙痕跡”
昨日,記者在該考古隊駐地參觀了出土還原的遺物——典型的先商器物鬲、敦實的蛋形甕、小巧的盆和罐等。
在諸多還原的陶器中,記者看到一個貌似中式茶壺一部分的殘片,黑色、褐色相間的陶片上印有三角圖案及圓點等裝飾紋路。徐海峰說:“這叫斝,是一種飲器,完整的斝在底部還有三個足,是古人飲酒或喝水的器具,這在河北的先商遺址發掘中比較罕見。”
“鴨蛋形甕的形狀及鬲的主體都要比商代時期使用的同類器物更加渾圓,這與太行山西部、山西一帶的同期出土物品很相似,體現了商族人自太行山西麓逐漸向南遷徙中保留了部分原來的痕跡。”徐海峰說。
意義
印證商祖先發祥石家莊
據介紹,商文明在中國古代文明發展中承上啟下,地位非常重要,然而關於商人的發祥地究竟在哪裡依然存有爭議。目前有學術權威認為商族始祖契的居住地就在河北平山一帶。
今年5月上旬,“石家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出土器物最多的先商遺址”在鹿泉北胡莊展開發掘,引發了省會市民的廣泛關注。徐海峰稱,南馬村先商遺址屬於滹沱河流域產生文明的一部分,與鹿泉的北胡莊遺址應該屬於同一個文化圈,它為研究商人的起源提供了新證據。
記者發現,遺址內出土的器物要比北胡莊遺址內出土的器物增加了更多的裝飾花紋,很多都進行了磨光處理。“這表明南馬遺址屬於先商的晚期,比北胡莊遺址略晚,陶制品加工技藝更加成熟。”徐海鋒說,“南馬遺址在北胡莊遺址的東南方向,這也印證商人在發展、遷徙中沿滹沱河自太行山向東逐水草而居,並逐漸向南發展,後來逐漸發展到邯鄲漳河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