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中華“春節符號”專家媒體高端對話在北京舉行

中華“春節符號”專家媒體高端對話在北京舉行

日期:2016/12/13 18:53:24      編輯:古建築紀錄
    2014年8月31日,由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組委會主辦的“民族夢·中國夢——中華‘春節符號’專家媒體高端對話”在北京京西賓館舉行。出席此次活動的有來自海內外嘉賓共計260余人,共話中華傳統文化,共商中華“春節符號”,同享了一場文化饕餮盛宴。

中華“春節符號”專家媒體高端對話現場。
    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組委會名譽主席、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組委會名譽副主席、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原副主席孫曉華,組委會執行主席、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董俊新,組委會執行副主席、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會長梁剛建,專家委員會副主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產專員杜曉帆等出席了此次活動並致辭。

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組委會名譽主席、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致辭。
    顧秀蓮在致辭中說:今年2月份,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作了重要講話,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到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戰略高度,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傳統節日作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當在凝聚情感、引領思想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在這一過程中,春節作為傳統節日的重要代表,應當放在首要位置。
    顧秀蓮指出,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讓人們以古老的情感和新的眼光來重新審視春節,喚起炎黃子孫對春節的重視,讓更多的人在關注“春節符號”的基礎上,對春節文化直至優秀的傳統文化感興趣,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她還強調,少年強則國強,要辦好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必須重視青少年在這一活動中的作用,發揮青少年思想活躍的優勢,以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為契機,在青少年當中普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出了解、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董俊新在致辭中表示:中華傳統文化是中國的寶貴財富,作為能集中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國傳統節日,梳理和整理好,對於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意義非凡。還表示,當初決定把“春節符號”作為一項工作來開展時,就是應廣大海外華人華僑的要求。對於“每逢佳節倍思親”的他們而言,春節是最大的寄托。
    同時表明,希望通過這項活動,讓全世界更加了解中華文明,實現“中華文明同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豐富多彩的文明一道,為人類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對於如何開展好征集活動,他強調:一要嚴格把關,以極強的專業精神,保證征集作品的質量,使得最終評選出的“春節符號”具有充分的代表性,獲得最廣泛的認同;二要做好配套的宣傳工作,充分發揮媒體的重要作用,通過宣傳使中華“春節符號”征集活動深入人心,發動海內外廣大華人華僑積極參與到征集設計中來。

海內外媒體與設計專家對話現場。
    對話環節,分為媒體與民俗文化專家對話、媒體與設計專家對話、媒體與社會各界代表對話三個部分。
    會場上,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中國新聞社、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國內媒體,以及紐約在線(美國)、七天傳媒(加拿大)、歐洲新橋網(德國)、北美宏星衛視、西非華人在線、泰亞新聞網(泰國)等海外華文媒體共計50余家。這些媒體記者們與來自海內外的民俗學者、兩岸四地的設計專家以及來自解放軍、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相關企業和社區的代表,就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的意義、春節的重要地位及節慶習俗的流變、“春節符號”設計理念、“春節符號”與百姓日常生活等問題進行了積極交流和熱烈討論。大家各抒己見,精彩紛呈。
    另據了解,日前,朗郎、騰格爾率先成為“春節符號”形象大使,組委會還將繼續評選。
    從組委會獲悉,中華“春節符號”全球征集活動於2014年1月19日啟動,截止時間為2014年12月31日,將在2015年1月1-31日進行評選,最終評選結果將於2015年2月份的頒獎晚會上公布。攝影 路寬
    國際新聞聯盟中國城市頻道 中國規劃網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