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山塘街:保留老蘇州的慢生活
日期:2016/12/13 23:04:39   編輯:古建築紀錄
平江路
政協蘇州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和蘇州市十五屆人大第二次會議將分別於1月6日和1月7日開幕。本屆兩會是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一次重要會議,本報今起推出“喜迎兩會”專欄,圍繞古城保護、改善民生、生態文明、創新轉型等熱點問題進行深入報道。
蘇州成立首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在古城保護方面,平江路、山塘街這兩個歷史街區,在新的一年裡,將如何繼續在保護中發展,發掘其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
[平江路]打造老蘇州的生活情致
實施街巷整治,擴大景區核心區
為了促進街區文化旅游縱深發展,2012年開始,平江歷史街區保護整治有限責任公司逐步深化街區內街巷整治,計劃通過對大儒巷、鈕家巷、大新橋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等六條街巷的改造,進一步改善區域建築風貌及整體環境,提升平江歷史街區的旅游品質,推動古城旅游發展。這項工程總投入約2872萬元。目前大儒巷和大新橋巷的改造工程已經啟動,其余四條街巷的招投標工作也已經開始。
今年將對平江路南入口進行整治
平江路作為歷史街區的核心區域,全長1096米,南入口與干將路相連,既是景區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也是平江歷史街區“水陸並行、河街相鄰”雙棋盤格局的重要節點。對於平江路南入口風貌綜合整治的計劃醞釀已久,記者了解到,2013年,公司將以大運河申遺及平江歷史街區爭創國家AAAAA級景區為契機,實施平江路南入口風貌綜合整治。這個項目旨在恢復平江路南入口歷史風貌,突出平江路南入口風貌綜合整治旨在恢復平江路南入口歷史風貌,突出南入口文物保護單位大成殿、百年銀杏樹等歷史文物景觀,並充分利用地下空間。
改造後的南入口將展現舊日風貌,長洲縣學大成殿主軸線上配以大成門、廊庑、碑廊等古代府學制建築,以襯托南入口文物保護單位長洲縣學大成殿。拆除大成殿與平江路南入口之間現有體量較大、風貌不協調的建築,並配置蘇州傳統風貌的古建築群:干將路立面,采用古代府邸門廳的樣式,平江路立面采用傳統商鋪樣式,以使大成殿官式建築向平江路傳統民居形制的過渡。整治後,南入口由西向東分別為入口廣場、古建築群和大成殿。
此外,記者獲悉,該工程將對南入口周邊名木古樹進行有效保護,其中包括樹齡200年的銀杏18棵,樹齡400年的桧柏樹2棵。另外,平江路南入口景觀也將重新建設,配以牌樓、碑亭、廊橋及傳統形制的轉角樓等,形成入口廣場,增強入口標識性。
平江路停車問題一直受游客關注,此次南入口改造將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連通地下停車場,滿足游客停車需求。
打造老蘇州、慢生活的情致
談起古城保護,平江歷史街區保護整治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陳建平說,“保護”、“利用”、“品牌”,是三個重要關鍵詞。他尤其看重品牌效應。陳建平說,古城保護、利用好了,才會形成具有影響力的品牌,從而輻射周邊,帶來更廣泛的效益,也會利於下一步的保護、利用。談及如何打造古城保護的品牌,陳建平細數了五個因素:保留一定數量的原住居民、保持原汁原味的地理風貌和格局、業態要與歷史風貌協調、業態定位要符合本土文化精髓、保護過程要有戰略意識。陳建平坦言,這些年來,平江歷史街區的保護整治工作一直在依照這五點進行:“目前,在平江歷史街區,保留了百分之五十以上原住居民,其中有很多是老年人。他們從飲食、起居等多方面保留著蘇州本土的傳統生活習慣,很多外地游客透過這些居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蘇州古城的生態氣息和舊式風情。而平江路上的商業業態選擇,也得到了很多贊賞,茶館、小眾書店、蘇式點心店、個性咖啡館、手工藝品店,這些店充滿濃郁的文藝氣息,又和蘇州文化精髓不謀而合,不但是外地游客愛來,就連蘇州本地居民,也把閒時逛一逛平江路當做一種享受。”在陳建平看來,當外地游客來到蘇州,要惦記著去平江路喝茶聽昆曲、在小巷深處老宅前拍張照、給未來的自己寄一張充滿小資情調的明信片,這就說明平江歷史街區的品牌正在發揮作用,而景區裡的每座建築、每家店鋪、每個居民都是品牌文化內涵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