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正在打造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市文廣新局今年安排文化項目支出4.78億元,比去年增加0 .63億元。今年安排的文物征集、保護項目支出合計只有1102萬元,而文物專項經費在上海是1億元、北京是10億元。難怪今年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市文廣新局文物處處長劉曉明提案請求“要錢要人”。
文化類項目支出占比少
市文廣新局今年安排經常性項目和一次性支出共4 .78億元,市財政對基本建設統籌資金文化項目安排支出4 .72億元,與文化相關的項目支出約為9.5億元。
記者查閱部門預算、公共專項資金、政府投資項目等報告了解到,與其他項目相比,文化類項目支出所占比例極低。如在2013公共財政預算資金安排支出的253.7億元中,“文化體育及傳媒”一項資金為7.67億元,只占總支出的3.02%。
又如《廣州市2013年政府投資重大項目計劃》中提到,今年安排市本級財政資金2.48億元用於粵劇藝術博物館、廣州海事博物館等6個項目建設,占28個政府投資項目市本級總投入148.3億元的1.67%。
“很多好文物流向省博”
“廣州市的博物館沒錢,文物也少。”日前,在政協分組討論時,廣州市政協委員黃淼章反復提出“加大廣州文物征集經費”,獲得一片掌聲。“我們的博物館,硬件上去了,文物、管理、服務和人才呢?”他認為廣州文物征集經費非常少,數據顯示,今年市文廣新局的文物征集費為487萬元。
記者發現,2013年市文廣新局項目支出中,文物征集費487萬元,文物建築保護搶修及文物保護項目615萬元,合計1102萬元,比2012年文物經費的1070萬元略增。而市政協委員、文廣新局文物處處長劉曉明介紹,北京一年的文物專項保護修繕經費10億元,上海也有1億元。他今年提案請求為文物保護“要錢要人”。
黃淼章提出,廣州博物館一年只有200多萬元文物經費,廣東省博物館有1000多萬,所以很多好的文物就流向了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