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懷化千年古鎮托口將隨水電站建設沉入江底
日期:2016/12/13 23:10:54   編輯:古建築紀錄長沙9月15日電(記者劉隆 明星)位於湖南省懷化市洪江的托口鎮地處湘黔交界處,古稱“郎溪”寨,自唐貞觀八年(公元634年)設縣以來,距今已逾千年。如今,隨著沅江干流一座大型水電站的建設,古鎮將永沉江底,正在建設的新集鎮,漸漸成為市場熱鬧處。
和“漢口”一樣,托口古鎮因水運而興。位於渠水匯入沅江干流的交匯處,猶如“托口而出”的一塊小盆地,上通雲貴、下聯漢滬。這裡河床開闊,水流平緩,碧水青山環繞。因為獨特的地理優勢,明末清初,大量江西、廣東和江浙的油木商販紛紛前來投資,使托口成為雲貴兩廣桐油、木材和鴉片經沅、渠兩水匯流的重要集散地,以及臨近的洪江古商城的工場所在地。
商業的興盛使托口古鎮形成了一條長長的商業街,整齊的青石板路面光潔照人,兩旁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吊腳木樓。明初清末,托口古鎮已是商賈雲集、集貿繁榮的商業重鎮,享有“湘西小南京”的美譽。繁盛集市帶來的趕集風潮也早已成為湘黔邊界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
托口的集市在湘黔兩地享有盛名。每月農歷逢五逢十對於趕集的人們來說都是一個大日子,歲歲年年,雷打不動。記者有幸碰見了趕集的盛景,湘黔兩省四縣的人們或搭船、或乘車、或徒步,從四面八方會聚而來。大大小小的渡口密密匝匝,竟再無泊船之位。山上的賣柴人、附近村子的人們紛紛拿著自己的“商品”前來交易,大大小小的青石巷子竟被商販占得水洩不通,熙攘的場景讓人仿佛穿越回到天朝的年代。
龍建洲今年48歲,從他會走路的時候起就開始來托口趕集,5天一次,風雨無阻。“過年的時候集市更熱鬧!我的爺爺和爸爸都趕了一輩子集,我們每次從相鄰的芷江侗族自治縣坐船都要1個多小時。”龍建洲說,“我們叫托口是‘沅江上的油鹽碼頭’,基本上我們要的東西都可以在集市上買到。”
如今,隨著一座大型水電站的修建,這座千年古鎮將面對整體淹沒的命運。
托口水電站位於長江第三大支流沅江干流上游,是湖南省在建水電站中最大的一座,總裝機容量為81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預計為21.31億千瓦時,以發電為主,兼具防洪和航運綜合效益。大壩建成後,托口古鎮的3萬多居民將全部整體搬遷到托口新集鎮。
隨著居民陸續地向外遷出,托口古鎮也逐漸呈現蕭條破敗之象,與昔年的繁盛景象早已相去甚遠。好多宅子已經屋去人空,院子裡雜草叢生。有的街巷更是垃圾遍布,一片令人唏噓的廢墟景象。
記者幾經尋覓,在一條巷子裡見到了一座有著100多年歷史建築的糖廠。如今,這裡變成了鎮上居民們辦酒席慶賀喬遷、辦紅白喜事的地方。
唐女士今年60多歲,就住在附近。每當有酒席的時候她和其他的一些街坊就會過來幫忙。“冬天的時候酒席最多,當年最紅火的時候一天就有兩三場呢。”
談及對未來搬遷後的情景,唐女士坦言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子,“不知道以後還有沒有這樣一個大家聚會的地方。”
1951年出生的彭炳清是土生土長的托口人,已經在這裡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他如今一個人留守家中,兩個女兒都在外地打工。“搬的話生活難免會有些變化,但應該還是能適應的。可是離開從小生活的這些屋子巷子,還是不太捨得。”彭炳清一臉惆怅地說。
新集鎮如火如荼地建設,而曾經無比繁盛的湘西重鎮也走到了歷史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