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少林寺

少林寺

日期:2016/12/14 17:34:52      編輯:古建築紀錄


    少林寺位於鄭州登封市西北13公裡太室山南麓,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峰。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寺因山而得名。少林寺為中國佛教禅宗祖庭和少林拳法的發祥地。北魏太和二十年(496),西域沙門跋陀首創少林寺,傳播小乘佛教。跋陀之後古印度僧人菩提達摩住持少林寺傳播大乘佛教,後人稱之為"禅宗初祖"。少林寺歷經興衰,至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王"有功,得唐太宗封賞,發展到鼎盛時期,此後歷代均有修葺。1928年軍閥石友三火焚少林,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閣、鐘樓、鼓樓等被付之一炬。


    現存主體為常住院,沿中軸線建築共7進,由南向北依次是:山門面闊3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創建於清雍正十三年(1735),門額懸康熙題"少林寺"橫匾。山門內塑彌勒佛和韋馱像,山門左右各建單間硬山掖門。進山門中為甬道,兩側有馬道,道邊立唐、宋、元、明、清各代古碑30余通。天王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琉璃瓦頂,系1982年重建。

    大雄寶殿,面闊5間,進深4間,重檐歇山綠色琉璃瓦頂,系1986年重建,大雄寶殿附近還重建有緊那羅王殿、六祖殿、東西禅堂和僧院。西部塔院內有宋塔兩座。大雄寶殿之後為法堂(藏經閣)。閣後地勢突起,形成高台院落,為方丈院。院東、西兩側各建硬山寮房5間,牆上嵌有宋至清代石刻20余品,其中有北宋宣和四年(1122)蔡京書"面壁之塔"及金代石刻線畫等。立雪亭,亦名達摩亭,相傳是禅宗二祖慧可向初祖達摩求法的地方,石柱上有明代題字,殿內懸乾隆題"雪印心珠"橫匾,佛龛內供達摩銅像。東間有明萬歷十七年(1589)銅鐘一口。千佛殿,又名毗盧殿,創建於明萬歷十六年(1588),檐下懸掛"西方聖人"匾,殿內明間佛龛中有銅鑄毗盧像,東牆下供有明周王贈漢白玉"南無阿彌陀佛"一尊,東、西、北三壁繪有"五百羅漢朝毗盧"大型壁畫。白衣殿內佛龛中供銅鑄白衣菩薩像,北牆繪16組拳術對打觀武圖,南牆繪持械格斗圖,東牆被神龛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半部繪"十三棍僧救唐王",南半部繪"緊那羅王御紅巾",另繪文殊、普賢二菩薩像等壁畫。地藏殿建築形式同白衣殿,殿內塑地藏王,四面為十地閻羅畫像。寺西有塔林,北有初祖庵、達摩洞,西南有二祖庵,東有同光禅師塔、法如禅師塔和法華禅師塔。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