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山東老捨紀念館苦撐20年後關門

山東老捨紀念館苦撐20年後關門

日期:2016/12/14 20:36:04      編輯:古建築紀錄

在今年兩會上,濟南市政府提出編制實施《省會百座博物館建設規劃》,不少委員代表也提出了相關提案。記者9日獲悉,民間博物館能夠成為百座博物館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生存困難,急需政府出台扶持措施。

       □委員提案

  百座博物館,應重視民間力量
   “博物館是保存泉城文化記憶,展示省城文化亮點最直觀、最重要的方式。”在今年兩會上,濟南市政協委員、山東同圓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段林在關於建設濟南建築文化博物館的相關建議的提案中表示,省城應該建設一批高水平的博物館、紀念館、名人故居等,將省會濟南建設成“博物館之城”。
   “很多民間收藏家願意將藏品無償進行展示,但找不到合適的渠道,形成了有藏品、無場所的尴尬局面。”對此,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地傑建築設計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認為,政府應該出台扶持政策,促進民間博物館的發展。
      劉剛表示,濟南是收藏大市,民間收藏具備納入“文化濟南”發展的基礎。濟南市要建設100座博物館的目標,而民辦博物館是一個有力補充。但受限於未有行之有效的扶持政策,影響了民間博物館的發展速度,已存在的民間博物館面臨展示面積小、後期經營難的困境。
      據介紹,民間博物館運營基本以免費參觀為主,產出基本為零,是典型的公益性事業。藏家藏品要形成規模和體系,往往已花費了大量資金,在博物館的運營方面很難再持續投入。因此,政府應該在擇址、資金、場館運營方面制定政策,促進民間博物館的建設。
      □記者調查
   苦撐20年,老捨紀念館關門
  “雖然捨不得,但也是沒辦法的事。”一篇《濟南的冬天》讓世人記住了老捨,作為國內首家私人老捨紀念館,魯明創辦的“山東老捨紀念館”在20多年中收藏了萬余件藏品。目前,紀念館三易其址後已經關閉,展品也被收進了倉庫。
      為了創辦這所紀念館,魯明在20多年裡花費了上百萬,無論是買也好,求也好,換也好,只求把和老捨有關的東西都收藏了。為了讓老捨紀念館能辦下去,他已經三遷館址了。去年7月份,老捨紀念館房租到期,苦苦支撐的魯明只好將其關閉,將藏品打包放進了倉庫。
      不僅如此,郭本東在去年6月份開張的“石說,中國通史奇石博物館”境遇也不樂觀。在後宰門街50號一個小屋內,緊貼牆的架子上擺著一塊塊渾然天成的奇石,每一組都有說明,講述著歷朝歷代的歷史故事。
      據介紹,博物館租金加上人力、水電等,一個月就要花掉近萬元,目前已經累計投資數十萬元了,他也渴望政府能給予一定的扶植,讓這個公益博物館能夠繼續辦下去。
    “雖然已經開辦了30多年,至今還沒個固定的落腳地。”談起創建於1981年的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管國志十分感慨,雖然與民辦博物館不同,這座博物館由政府主導,但境遇依然艱難。
      管國志表示,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至今位於青年東路的一個辦公樓上,今年政府有望給解決展館問題。但博物館依然面臨著人才斷層、經費緊張等難題。
      □專家建議
   政府扶持,民間博物館要有造血功能
  “要使博物館能發揮出文化和社會效益,需要將本地的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結合起來。”段林認為,根據濟南城市建設的現狀與現有博物館的資源,濟南建設文化博物館有兩種模式。
       段林認為,一是建設“博物館+城市新區”的綜合型博物館模式,結合城市新區建設博物館,將濟南建築文化博物館融入濟南新城建設。另外一種就是“展覽館+歷史街區”的社區型博物館模式,可將濟南建築歷史的展覽內容由一個展館延展至整個片區,形成一館一街、動靜態結合的展覽模式。
       劉剛建議,政府可以在老商埠區、旅游路沿線或公園景區周邊辟出專屬區域,也可將“十藝節”後大量場館設施進行改造,建設博物館集群。對於已經建成的民間博物館,政府可按參觀人數、展覽次數等給予經費補助,民營博物館的建設用地可得到優先供給,並鼓勵支持民間文物收藏家捐贈文物。
     “百座博物館一定要以方便市民參觀為原則,可依托社區等進行建設。”管國志表示,博物館的功能就在於向市民展呈、傳播文化,其場館一定要接近社區。
      另外,民間博物館是重要的力量,理應占有一席之地,得到政府的扶持。但由於很多藏品存在良莠不齊的現象,在建設民辦博物館的同時,政府應該組建專家指導機構,對藏品進行鑒別,對場館建設進行指導,防止出現誤導市民的現象。
    “民辦博物館發展不僅需要政府輸血,自己也要具備造血功能。”也有專家認為,博物館的生命力在於其自身,出現優勝劣汰也是必然的。博物館不能只是一個固定場所,而應該是有活力的。
      據悉,位於緯五路東的宏濟堂博物館就保持著邊經營邊展覽模式,把文化與產業結合起來,催生出新型文化產品。另外,商埠區的羲古會館也在走這條路子,除了展廳免費開放外,還有文化消費項目,為民間博物館的生存探索出一條發展之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