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建築紀錄 >> 抬升遇真宮,還是抬升三個門?

抬升遇真宮,還是抬升三個門?

日期:2016/12/13 23:11:28      編輯:古建築紀錄

2012年8月1日,湖北十堰武當山遇真宮山門頂升現場。

  武當山遇真宮為配合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將創世界紀錄地抬升15米。整個保護工程耗資或將超2億元,成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規模最大、投資最大的單體文物保護工程。然而,有公眾質疑,遇真宮遺址已成空地,實際上抬升的是三座門,如此大的投資是否合理。

  歷史文化遺產,是無法計算價值的,那麼投入再多的財力保護它,理論上說都有道理。然而,不管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不顧“量力”原則。無法以金錢計算價值,需要傾力去做的事情,絕不只是歷史文化遺產。而退一步講,就算投入2個億保護武當山遇真宮是值的,概念上還需厘清:到底是原地抬升,還是拆除復建?就剩下3個門,余者均拆除殆盡,“原地”已成空地,說白了它就是一次重新修建,怎說是“遇真宮抬升”?

  整體抬升與拆除重建,意義大不一樣,重建後的文物價值自然大打折扣。而這又因現實的不可抗,那麼面對不可抗因素,我們也只能量力而為。然而,這種情況下卻依然要斥資2億多,來實施一個實質上已經不可能原味保存的遺址再建工程,我懷疑,這是不是在假文化遺產保護之名,行大把花錢之實?首先,沒必要;其次,這個工程預算是否合理?

  歷史文化遺產、文物、遺址的保護,與社會發展總是存在矛盾。有時候,發展建設應讓位於保護,而更多時候,保護又不得不給發展建設讓路。北京的古城牆現在沒剩下什麼了,實在令人惋惜,但這又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代價,只能理性看待。而如能做到發展與保護兼顧,乃是最高境界,但又不可能所有的情況都達到這種境界;遇真宮遭遇南水北調工程,不管我們如何惋惜,都不能讓文物擋住水利工程,因為當代和子孫的飲水問題比什麼都重要。

  同理,重建歷史文物與眼下的很多事情相比,它都未必是更重要的。不是說,遇真宮就不應該保護和重建,而是說我們有沒有能力花這麼多錢重建?特別是,已經不可能原汁原味保護與復原的情況下,2億多的投入就更應該權衡仔細。因為我們目前還沒到錢多得花不完的程度,相反,我們有太多的問題,且有些問題相當嚴重、緊迫,就因為缺錢而不能解決。而很多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其價值上的概念同樣是不能以金錢計算的,比如教育下一代、社會養老、安居、孩子們的午餐,很多災民還沒住上新房,還有很多人因為無錢看病而不得不面對死亡……這種情況下,將2億多資金投向一個實際上已經無法原味保護的文物遺址,既超出了我們的能力,意義上也有些言過。並且頂升三個門就說“遇真宮抬升”,更有偷換概念之嫌。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