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打造超300萬人口特大城市 保護古城等歷史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3 19:59:32   編輯:古建築紀錄
贛州位於江西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教、商業的亞中心城市。日前,《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2012~203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實施。按照規劃,贛州中心城市將建成建設用地328平方公裡、城市人口310萬的特大城市。
規劃中,贛州中心城市的定位是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我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國家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贛州定位於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
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期限為2012~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2~2015年,中期為2016~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按照總體規劃,《贛州都市區總體規劃》包括贛州都市區、贛州都市核心區和贛州中心城市等三個規劃層次內容。其中贛州都市區范圍為:章貢區、贛縣、南康市、上猶縣、興國縣、於都縣、信豐縣、崇義縣、大余縣及贛州開發區;贛州都市核心區范圍為:章貢區、贛縣、南康市、上猶縣和贛州開發區,以及陡水湖水庫區域的崇義縣部分鄉鎮;贛州中心城市范圍為:章貢區、贛州開發區全域,以及贛縣、南康、上猶等城區及周邊鄉鎮。
據介紹,贛州城市性質為江西省域副中心城市、贛粵閩湘四省通衢的區域性中心城市、我國重要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全國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遠期將打造人口超300萬特大城市
總體規劃顯示,到2015年,初步形成中心城市同城化發展格局,特大城市發展框架基本建立;都市區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都市區整體的社會經濟、生態環保等指標位居全省都市區、城鎮群發展前列。
到2020年,建立起輻射帶動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都市框架,建成全國重要的稀土與鎢產業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基地,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和統籌城鄉發展示范區。
到2030年,將贛州都市區建設成為我國東南部地區的新興開放高地和重要增長極、贛江源頭地區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
贛州中心城市人口與用地規模方面,到2015年,贛州中心城市的城鎮人口為160萬左右,城市建設用地為190平方公裡左右;到2020年,贛州中心城市的城鎮人口為210萬左右,城市建設用地為240平方公裡以內;到2030年贛州中心城市的城鎮人口為300~310萬,城市建設用地為320~340平方公裡。
到規劃期末,贛州都市區內建設1個特大城市,為贛州中心城市;中等城市3個,分別為於都、信豐、興國;小城市2個,分別為大余、崇義;其余為5萬規模以下的小城鎮,其中沙地鎮等27個中心鎮平均城鎮人口規模達到1.5萬人,良村鎮等24個一般鎮平均城鎮人口規模達到1.0萬人。
建設一小時交通圈擴建贛州機場
贛州作為贛粵閩湘四省通衢城市,交通地理位置重要。總體規劃提出,立足市域綜合交通廊道規劃,圍繞贛州中心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布局,建設“便捷、高效、綠色、安全”的都市區交通圈。
近期以高速公路和國省道交通為主組織1小時交通圈;遠期利用既有贛龍、京九鐵路和規劃的贛郴鐵路、贛韶復線運能開通城際通勤列車,並在沿途中心鎮增設站址。建設都市區外圍各縣(市)域中心城市到所轄范圍內中心鎮30分鐘可達交通圈。
鐵路方面,修建繞經贛縣北部、開發區北部和南康西部的鐵路環線,與京九線一同串聯贛龍鐵路及贛龍復線、贛井鐵路、贛郴鐵路、贛韶鐵路及贛韶復線等。規劃由昌吉贛客專、贛深高鐵、廈蓉客專(預留)交會於贛州高鐵站(鳳崗),並連接南康站;贛韶復線、贛龍復線接南康站、贛州站。規劃贛井鐵路經贛州高鐵站(鳳崗)、唐江鎮,接上猶黃埠鎮,從社溪、紫陽等鄉鎮連接遂川縣。規劃贛郴鐵路經接鐵路環線,接上猶黃埠鎮南連接崇義縣。
形成“兩橫一縱”的高速公路網結構,並在贛州中心城市外圍形成環線。“兩橫”分別為廈蓉高速、贛韶—新東繞城高速公路—贛興高速公路;“一縱”為大廣高速改線,由大廣高速公路經唐江北部—朱坊西部—赤土與橫寨之間修建改線。
贛州黃金機場近期按4D等級擴建,遠期按4E等級擴建;在瑞金預留4C機場選址,建設瑞金通勤機場,積極發展通用航空。贛州黃金機場為贛粵閩湘四省交界地區區域性門戶樞紐機場,對台和東盟地區的航空口岸,區域重要的旅游中心機場。
保護贛州古城等歷史文化遺產
贛州宋代古城是我省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面積約為3.22平方公裡。總體規劃提出,在切實保護好古城風貌格局的基礎上,鼓勵拓展傳統文化活動空間,適當引入旅游項目,豐富文化娛樂功能,逐步疏解人口和商業等功能。禁止一切破壞贛州古城城牆的建設行為,城牆周邊200米范圍內禁止新增除小規模旅游服務設施以外的居住和商業設施建築。對於城市南部已經拆除消失的城牆地段,結合綠地公園建設城牆遺址標識。
而郁孤台、南市街、灶兒巷、姚衙前和七裡鎮等歷史文化街區也要進行保護,應劃定核心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分層次嚴格保護。對於郁孤台歷史文化街區,姚衙前歷史文化街區,灶兒巷歷史文化街區,南市街歷史文化街區等歷史傳統街巷應加強建築、街坊和歷史文化民俗的整體性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