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村保護 要避免“剃頭挑子一頭熱”
日期:2016/12/13 18:54:08   編輯:古建築紀錄一邊是快速城鎮化建設,一邊是古鎮村保護,矛盾雙方如何協調發展?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名鎮名村論壇上,與會專家學者一致認為,當前我國鎮村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形勢嚴峻,古鎮村搶救工作迫在眉睫,需要廣泛調動社會力量,全民參與。
中國名鎮名村論壇26日在“中國第一水鄉”江蘇周莊舉行。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上,專家學者圍繞“城鎮化進程中的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保護與發展”主題展開深度研討。同濟大學副校長伍江教授認為,大規模城鎮化建設為古城鎮及村落的保護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壓力,每一天都面臨著古建築遺產消失的現實,搶救工作迫在眉睫。但中國的古建保護技術專業儲備極其薄弱,每年的專業畢業生僅10多人,缺乏系統的專業研究。
“保住山水古建固然重要,但鄉愁、鄉情更不能丟。”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阮儀三表示,鄉愁包含著祖輩人與人的親情關系,是特有的風土人情,也是古鎮村保護的精華所在。“在那一棟棟老房子裡演繹著多少平凡生動的故事,有著多麼厚重的遺韻。江南因水成鎮、因水成街、因水建房,這是特定的歷史地域文化的產物,記錄著人類歷史的變遷和生產生活發展,這才是我們真正要保護的東西。”阮儀三說。
中國城鎮化建設強調“望得見山,看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目前亟待解決的是如何處理好保護遺產和經濟發展關系,不能為求經濟發展而盲目破壞古城鎮的歷史格局及風貌,不能盲目遷並,不能拆舊建新、千篇一律,否則,古城鎮將不復存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名城名鎮名村處處長鄭文良在論壇上說。
阮儀三等專家建議,古城鎮保護要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僅靠政府等行政力量“剃頭挑子一頭熱”,而是要全民參與。與會專家以皖南古村落與法國弗朗什·孔泰鄉村旅游發展對比為例,認為只有古城鎮的居民自主投身保護、經營和管理,才能賦予古村落更多生命力,讓鄉愁延續,讓百姓得實惠。